走上學校管理崗,不要慫,幹好這六件事就行
全文長 18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分鐘
多年前上任那天,老教導主任塞給我一包金嗓子喉寶:"校長,以後您每天要應付教育局文件、家長投訴、教師調動信,這玩意兒比枸杞管用。"
站在空蕩蕩的校長室裡,看着窗臺上前任留下的半盆蔫頭耷腦的綠蘿,突然明白:學校管理崗不是官帽子,而是個既要扛雷又要背鍋的技術活。
今天就給各位同行拆解六個生存法則——都是我用早生華髮換來的實戰經驗,專治新官上任的手足無措、中年管理的力不從心。
——沒有拍板的魄力趁早讓賢
新校長最忌當"搖頭娃娃"!
五年前處理食堂投訴事件,我在行政會上提議:"是否考慮引入第三方評估菜單?"
後勤主任皺眉:"這個不好弄,衆口難調,總會有人說……"
德育主任搖頭:"學生現在連苦瓜炒蛋都要投訴,不能太遷就。"
後來組織學生和家長代表成立膳食監督小組,每天公示菜單,開通校長信箱收集意見……滿意度隨即從60%升至85%,學生自發在貼吧發《食堂改造日記》連載。
秘訣就一條:
當校長得像校門口的泰山石敢當——風吹雨打紋絲不動
練就“三頭六臂眼”
——看懂文件背後的連環套
落實"5+2"課後服務,差點被三方勢力撕碎:
◎ 教育局要"特色案例"
◎ 家長羣喊"作業輔導不能少"
◎ 教師羣炸鍋"給加班費還是給猝死保險?"
帶着班子玩"角色扮演"才摸清門道:
◎ 把上級的"課後服務"翻譯成"服務新戰場"
◎ 把家長的"作業輔導"轉化爲"分層託底方案"
◎ 把教師的"加班訴求"兌現成"彈性上班+評優傾斜"
現在我們的"三段式"延時成了區域樣板,關鍵要記住:
政策文件是毛坯房,得自己裝修成宜居戶型
——照妖鏡、顯微鏡、後視鏡
三年前我突發奇想搞"無作業週三",第二天就被六年級組圍堵:"校長您家孩子小升初嗎?""知道現在數學卷多少拓展題嗎?"這才驚覺自己脫離課堂十年了。
現在手機壁紙是三句話:
1. 今天決策問過一線教師了嗎?
2. 新規增加多少隱形工作量?
3. 這個會能換成走廊偶遇嗎?
上週原定兩小時的安全會議,改成在洗手間貼"安全警示順口溜",結果學生自創的"野遊風險RAP"在抖音播放破萬。
省下的時間讓老師休息——
有時候,少折騰就是最大的關懷
在五丈原,司馬懿熬成了太上皇
前年迎接學校食堂專項督查,帶着行政班子通宵準備迎檢材料,最後還得請老校長出馬方纔搞定。
現在遇上硬仗就念三字經:
◎ 教學難題找教研組長(人家抽屜裡藏着十年真題庫)
◎ 家長糾紛找班主任(手機裡存着五百家長性格圖譜)
◎ 安全雷區找後勤"老黃牛"(閉着眼都能畫出全校電路圖)
上月處理校園意外事件,我讓心理老師主談、法治副校長鎮場、自己負責倒茶。結果不僅妥善解決,還催生出"學生調解員"制度——
校長不是超人,而是會搭戲臺的製片人
——校長室的真皮沙發最害人
自從在廁所聽到學生吐槽"校長肯定沒見過我們的蹲坑",後來我大部分時間每改穿運動鞋幹三件事:
1. 隨機教室後排聽課(發現年輕教師把《草船借箭》講成三國版吃雞遊戲)
2. 食堂打飯不搞特殊化(親眼看見打菜大媽給教師多舀兩勺紅燒肉)
3. “混”進家長羣潛水(發現羣裡在傳“學校某某老師要調走”謠言)
最驚喜的是總務主任老彭,有次巡校時居然帶着溫度計測直飲水水溫。你看——
腳底板沾的粉筆灰,遲早變成管理話語權
必須打贏“開學三大戰”
——沒有戰績的校長就像沒放鹽的湯
當校長第四年遭遇地獄模式:
◎ “雙減”督查遇上疫情網課
◎ 新教師生娃潮疊加老教師住院潮
◎ 家長爲特殊學生鬧到學校
當時我帶着行政組立下“軍令狀”:
1. 網課期間與家長聯繫全覆蓋(大部分教師喉嚨嘶啞三度換來家長滿意度百分百)
2. 開發"家長夜校"(親自給家長授課提升家教理念和技巧)
3. 創建"家長議事廳"(把“刺頭”家長變成學校代言人)
現在每逢開學季,我都要求中層列"必贏清單":
◎ 看得見(如改造三間間智慧教室)
◎ 摸得着(如降低近視率3%)
◎ 吹得響(如創建勞動教育基地)
最近在猛攻"課間一刻鐘革命",現在校園變身:
◎ 東場地"智慧運動擂臺"
◎ 西走廊"體育遊戲牆"
◎ 地上、走廊貼滿學生活動示例圖
教育局來暗訪時拍到視頻,現在成了全市樣板——
校長的軍功章,得刻在教師的笑臉上、家長的唾沫星子裡
上學年畢業典禮,曾經懟我的學生送我手繪T恤,背後印着:"最兇校長,最美老師"。
突然明白:學校管理不是當官,而是帶着1000個家庭在教育的刀刃上跳舞。
送給同行三劑藥方:
原則問題喝"黃連湯"(該狠就狠)
教師訴求服"甘草劑"(能柔則柔)
誘惑面前打"疫苗針"(死守底線)
畢竟,我們手裡攥着的不是烏紗帽,是孩子們滾燙熱辣的童年。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來源丨黎明在線520
編輯丨智庫君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爲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爲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