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失智者內心世界 臺東放映《父親》引發深刻共鳴

▲臺東打造失智友善的溫柔社區。(圖/記者楊晨東翻攝)

記者楊晨東/臺東報導

面對臺灣快速高齡化的人口結構,失智症逐漸成爲重要的公共健康議題。爲深化社會對失智症的理解與包容,臺東縣衛生局與卑南鄉公所24日共同舉辦一場結合電影賞析與座談的活動,邀請社區民衆與失智家庭一同參與,透過影像帶領觀衆走入失智者的內心世界,實踐失智友善社區的理念。

活動選映奧斯卡獲獎作品《父親》(The Father),該片細膩描繪一位失智長者在認知混亂與情緒波動下的真實處境,也呈現家屬在照護過程中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活動邀請臺東聖母醫院院長羅彥宇博士擔任與談人,透過專業觀點解析片中角色的行爲與症狀,並分享他在失智照護與公共教育方面的豐富經驗。

羅彥宇具有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學位,長年投入神經內科領域的研究與臨牀實務,致力推廣失智症的正確認識。他在座談中強調,許多失智者並不具有攻擊性或危險性,反而更需要家庭與社會的理解與支持。他也與現場多位照護家庭交流,分享如何在照護過程中實踐自我照顧與情緒調節,強調「陪伴」與「耐心」是最重要的關鍵。

活動吸引包括卑南鄉公所秘書謝英雄在內的逾百位民衆參加,現場氣氛溫馨而專注。臺東縣衛生局長孫國平也出席與談,他表示,截至民國114年3月,臺東65歲以上人口達42,680人,佔總人口比重達20.35%,已進入高齡社會。依據推估,失智症盛行率約爲8%,全縣潛在失智人口約有3,415人,其中絕大多數仍生活在社區中,面對日常的種種挑戰。

孫國平指出,臺東縣政府長期推動失智友善政策,積極向大衆宣導「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失智者不等於危險」等重要觀念。透過轄區各衛生所深入社區進行失智症預防與早期辨識工作,逐步建立起一套從預防到照護的完整支持系統。

衛生局也補充說明,這場電影賞析活動不僅是藝術觀賞,更是一場深度的社會對話。透過影像與真實經驗的交織,希望讓社區居民能更加理解失智者的日常與內在,並對照顧者長期承受的心理壓力與生活負擔給予更多支持與關懷。未來也將持續辦理類似活動,強化社會「理解、接納與陪伴」的溫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