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蕭美琴歐洲議會演說成功有4大意義 中國打壓一樣可克服
▲副總統蕭美琴在IPAC布魯塞爾年會的「臺灣專題」場次發表演說。(資料照/翻攝自Facebook/林佳龍)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驚喜現身歐洲議會,被視爲是重大外交突破後,馬上有網友在傳散所謂「法國BBC報導,臺灣捐了80億歐元(約2800億新臺幣),讓副總統上去噴了20分鐘口水」的錯假訊息。對此,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10日受訪時說,這個謠言已經嚴正譴責,也通知警政單位依法調查;同時,她也分享,本次蕭美琴訪歐演說成功背後的4個重要意義,「即使面對的中國的打壓,一樣可以克服,也有韌性讓臺灣以自信神情走向國際」。
郭雅慧表示,這個謠言我們已經嚴正譴責,並且也通知了警政單位要依法來進行調查。她說,事實上,IPAC是在一個多月前,透過外館向外交部提出有這樣的演講邀約,而總統賴清德也指示,希望能夠全力以赴。
郭雅慧指出,這個過程當中,外交人員非常辛苦,因爲有時差,也有很多細節,所以是日以繼夜希望能夠完成這個任務,不希望因爲這樣的謠言,就抹煞他們的心血努力。
此外,郭雅慧也說,這一趟能夠成功也很重要有代表四個重要的意義,包括副總統到了歐洲議會在IPAC峰會上面進行演講,這代表的是民主自由的臺灣社會被國際所認可,尤其是這些國際友人這樣支持我們能夠在國際上面發聲,受到這樣的支持,代表的是臺灣長年以來的努力,走向世界也因此更有自信。
第二,郭雅慧說,這也是過去比較少見,接連兩個禮拜有卸任正副元首,再加上現任的副總統,同時三個人接連到歐洲拜訪,當然這也是深化臺歐關係持續都在努力當中,臺灣不單是在全球供應鏈上面佔有了一席之地,有關鍵角色。
第三,郭雅慧指出,臺灣在安全還有在防衛上面也是民主友盟大家可信賴的夥伴,最重要的是也傳達了一點,對臺灣人來說,臺灣國民跟全球公民一樣,都有可以參與國際組織、參與國際活動的機會,臺灣也在這個舞臺上對外表達這樣的心情。
郭雅慧表示,第四點這背後能夠成功,是在政府團隊當中跨部會集體努力,即使面對的中國的打壓,一樣可以克服,也有韌性讓臺灣以自信神情走向國際。
▼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副總統蕭美琴應邀赴歐洲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布魯塞爾年會演講返國談話。(資料照/翻攝自Facebook/林佳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