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氣候變遷顧問呼籲 臺灣若無核電難達成2030淨零轉型

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顧問、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 聯合報系資料照

總統府30日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的第五次會議,委員會顧問簡又新指出,此刻應該重新思考,如果沒有核電配合的話,2030年臺灣不太容易完成淨零轉型目標。有充足的電力,纔有AI算力,有算力纔有活力,他鼓勵國家再往前跑。

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董事長、氣候變遷委員會顧問簡又新,於會中專題報告「政府領航、民間齊心:共創淨零轉型新局」。

淨零轉型是國家重要課題 臺灣與西方仍有差距

簡又新表示,淨零轉型是國家治理轉型最重要的工作,下個月將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COP30,有六個最主要的議題,並「以人爲本」來解決問題,包括:國家自主貢獻(NDC)、氣候適應和損失損害、氣候融資、氣候正義與公正轉型、打擊虛假資訊以及保護亞馬遜雨林。

簡又新指出,COP30六大主題之中,貫穿所有項目的重要加速器是資金來源、金融輔助,加上整個能力的培養,這剛好是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工作,意即氣候變遷是我國轉型最重要的一個工作。

簡又新說,有關淨零轉型,觀察其他各國如何進行,聯合國有4+1項重要議題。第一是減緩,第二是調適,第三是資金金融,第四是科技,最後一個很重要的是健康。另外分析九個國家,他們都認爲淨零轉型是國家競爭力轉型最重要的一個工作。

回到臺灣,簡又新提到,臺灣與西方國家在淨零轉型上的差距,主要是西方國家的製造業成長遠低於臺灣,而臺灣的製造業仍在快速成長中,製造業所需要的能源遠大於非製造業,因此這段時間看起來臺灣的減碳沒有那麼多。

「碳價」是減碳關鍵 無核電難達目標

有關臺灣淨零減碳策略,簡又新建議:第一,要有建構智慧能源的基礎;第二,數位加上綠色經濟發展;第三,綠色新生活推動;第四,不遺漏任何人的社會公正轉型。由政府帶動整個國家發展淨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工作,例如賴總統指示各部會成立永續長,就是很好的案例。

簡又新表示,政府提出六大部門減碳行動計劃,其中包含能源、製造、住商、運輸、農業與環境等「六大部門、20項減碳旗艦計劃」,把過去12項淨零戰略計劃擴展至80項,如科技創新必須要有法律規範,金融改革亦協助淨零轉型工作,他認爲整個計劃非常完整。

簡又新強調,還有一點,「碳價」是幫助節能減碳的重要關鍵,淨零轉型若要成功,實施碳價是必經之路。若臺灣沒有實施碳價,產品出口到歐美仍舊會被課以碳稅。根據研究預估,若要達到淨零目標,2035年碳價可能需達每噸200美元,建議臺灣應引進民間資金、建立完善投資制度。

此外,簡又新提到,2024年全球核電已經達到歷史上的最高峰,臺灣去年進入核電歸零;但此刻應該重新思考,如果沒有核電配合的話,2030年臺灣不太容易完成淨零轉型目標。有充足的電力,纔有AI算力,有算力纔有活力,他鼓勵國家再往前跑。

簡又新認爲,淨零轉型不只是能源轉型,也是帶動國家經濟、社會、文化全面轉型,難度跟登月計劃一樣,但是隻要有決心,一定可以做得很好。政府可以領航,但是真正讓社會轉動的是每一個人。若2050年轉型成功時回首,就會看到這都是因爲有大家的努力,纔有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