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的「耿直」比藍白亂搞更令人擔心? 寄望進化成「賴清德2.0」

▲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圖/民進黨中央黨部提供)

●陳敏鳳/資深媒體人

大罷免7月26日以驚歎號方式劃下終點,藍軍立委全數過關,無一被罷免,即使國民黨預估最危險的名單也沒有掉一個。這場罷免戰無疑是2024年立委選舉的翻版,選民認同國民黨仍是國會的最大黨,過去一年的種種國會擴權法案及不當刪減預算,並不是他們心中最擔心的,因爲這次罷免的對照組可能是府院部門,比起他們對賴總統耿直直男個性的擔心,或許他們更不擔心藍白亂搞。

外界反對聲浪響徹雲霄 賴總統仍然故我

這是一個網友在社羣媒體臨上飛機的發言的一句話,他也是挺罷免者,終究大罷免的結果讓他失望了,而他感受就是其實選民是對執政者的不信任或者不放心,以致藍白過去一年的亂搞都被忽視了。

這句是戳中了一些人的痛點,但也是對這次大罷免最深沉的反思和反省。這次大罷免起於國會藍白亂象,亂搞擴權法案,以及刪減預算等,這是朝小野大的困境,於是公民發起了大罷免想要罷掉這些通過擴權法案的立委,民進黨則進一步想要改變國會結構。

可是當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都做得轟轟烈烈時,爲何突然在三階要投票的一個月內氣勢突然反轉。看看各政黨評估的名單,民進黨的罷免名單則從兩位數,一直往下修,投票前只剩五個都不到的名單,的確有五、六個藍委同意票是過了門檻,但可惜不同意票更高,所以結果掛零。

國民黨最先傳出三席危險,後來又升至五席甚至七席,臨投票前又回降3到4席。直到開完票,有位臺北市議員還在電視上表示,連新北市葉元之國民黨內部做民調,他的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的好幾倍,大概是必丟之一席,沒想到葉元之保住了,票數甚至比他選立委時還要高一些。

這不是狠狠打民進黨的臉嗎?這意思代表什麼?過去沒有投給葉元之的,也出來投給了他,包括傅崐萁也是,得票數也比2024年高了些許。選民的意思很簡單,他們也未必同意藍白亂搞的現象,也未必同意傅昆萁的所做所爲,但是他們可能更擔心,民進黨國會過半之後,情況也不會如他們的意。

看看要投票這一個七月,行政部門是做了什麼事讓這些人不放心?五月前,美麗島國政民調滿意度,賴總統都高達五成以上,但偏偏五月開始,民調開始下滑,六月的滿意度與不滿意度更呈現死亡交叉,顯示賴總統也好,卓榮泰院長也好,都在三階投票罷免前已經逐漸失去被看好的聲勢。

也許四月川普的關稅是最重一擊,但政院因應態度卻大失民心,好像仗着好像臺美關係不錯,或者臺積電已經決定赴美設廠了,所以行政團隊的戒心有些放鬆,告訴大家可以安心睡覺,因爲行政團隊有所準備,結果川普宣佈了一個32%嚇死人的數字,讓這個社會完全對執政團隊沒有信心

接下來組成的談判團隊,並沒有令人更有信心的成員,領隊的是副院長鄭麗君,被認爲文化領域的政治人物,並不擅長經貿談判。

那天公開談判團隊和國安團隊視訊照片中,有幾位是財經或經貿背景的?如今其他國家都已經公佈,與我們接鄰的日韓也都公佈了,臺灣卻一點聲音都沒有。未來一旦公佈,行政院作好了各種產業的相關因應的對策嗎?大家都很擔心的。

這是四月的事,到了6月23日決定7月26日要投票時,這一個月的時間,行政的表現讓人傻眼。遇到了百年級的風災,行政院竟沒有組成指揮中心救災,臺南市公職人員好像只是跟着總統走走過場。

更糟的是,一場風災,沒水沒電,有人甚至屋頂都被吹走了。可是人們留在腦中印象,還是民進黨爲了臺南市長初選競爭照片有誰或者沒有誰,並沒有救災的印象,中央工程會也沒有下去搭建臨時住宅,二週後,那些沒有屋頂的土塊厝還是在電視畫面中出現。這些都默默影響着大罷免的成敗。

過去,救災不是民進黨的專長嗎?九二一重建委員會是民進黨承接國民黨執政後而來並收尾的,八掌溪事件行政院長立即下臺負責。對照八八風災小林村的事件,馬英九遲到災區、行政院秘書長去陪爸爸吃晚飯,外界都認爲救災是民進黨的專長嗎?今年怎麼這麼不着調?

這一個月中,大家也別忘了賴清德的國家團結十講,正是罷團氣勢下滑、藍軍撿到槍的開始。可是明明講錯話了,賴總統只是要總統府把新聞稿裡的字去掉,從不鄭重的表達欠意,「雜質」二字,給了藍軍多少的砲火,但總統還是不認錯。

喔,別忘了,政務委員史哲轉任高鐵董事長好像也是這段時間宣佈的,總統府辦公室主任穿着軍裝講打掉重練時也是這個月裡發生的事。

這些都如同過去人事的任命一樣,外界反對聲浪即使響徹雲霄,總統仍然依然故我,用人及行事也都任我行。

加上當時那麼多司法案件,那麼多人在接受檢調調查,不管是他黨的,或者綠營的,不管是真的有罪的,還是舊案重查的,重罪的還是輕罪的,社會上總是一股肅殺的氣氛。

這屆政府給人民的生活感覺,完全沒有鬆弛感,隨便自己不分區立委就可以在街上拍照檢舉路人?這是怎麼養成的一個社會氣氛呢?

一個深綠老太太,不論如何一定投民進黨的,但被問到賴清德跟其他民進黨人比較起來如何,她竟然說出賴有點獨裁的感覺,這位老太太未來還是會繼續投賴投綠,但她的感覺竟跟在野黨的指責若合符節,究竟這是怎麼回事了?

這次大罷免大失敗,如果要講技術性的問題,可以講一大堆,例如罷團跟民進黨之間,真的合作無間嗎?當時提出的精準打擊在罷團拚業績的情緒下,搞到全面罷免31席,引起了選民惡罷的感受。

民進黨內動員程度也是有限,主要原因就在於一些地區未來可能補選的人選,傳聞都由中央指定了。在這種情況下,若不公平分資源給別人,別人又怎麼幫你嗎?

在此大罷免大失敗,民進黨政治大挫敗之際,寄望領導人可以進化,就像當年蔡英文2019年有了賴清德進化成蔡英文2.0,賴清德有大罷免大失敗後也可進化成爲賴清德2.0,否則就不必再談2026及2028了。

▼在此大罷免大失敗,民進黨政治大挫敗之際,寄望領導人可以進化,就像當年蔡英文2019年有了賴清德進化成蔡英文2.0。(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