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施策化解民生服務人才荒

當前,養老護理、殘障康復、兒童福利等民生領域服務需求激增,但人才供給存在巨大缺口。近日,民政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首次聯合出臺《關於加強新時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旨在破解該領域技能人才數量短缺、結構失衡、職業吸引力不足等難題。

民政技能人才涵蓋養老護理員、殯儀服務員、矯形器裝配工等多種職業,普遍存在“人才荒”。以市場需求旺盛的養老護理員爲例,數據顯示,我國養老護理員供給缺口達550萬,新增老年護理員的流失率爲40%至50%。同時,職業技能水平參差不齊,隨着民生服務需求呈現幾何級增長,傳統的人才供給模式難以爲繼。

針對這些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難題,《意見》以“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四大維度爲框架,通過形成更加完整的政策支持體系,爭取到2030年,壯大民政高技能人才隊伍規模,大幅提升專業技能素質、穩定增加從業人員收入,推動政策環境、社會氛圍、職業認可明顯改善。

解決人才供給不足,要從源頭髮力。《意見》對發展職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緊缺人才培訓,都做了詳細安排。其中,在強化緊缺人才培訓方面,明確提出兩部門要聯合設立養老護理員等民政領域緊缺人才培訓供需對接平臺,動態發佈用人單位培訓需求目錄和培訓資源供給目錄,主動服務雙方精準對接。此外,還對符合條件的參訓人員給予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評價補貼和技能提升補貼,並建立補貼標準動態評估調整機制,適時調整補貼標準。

改善民政技能人才的社會認可度同樣重要。“我們從橫縱兩向發力。”民政部人事司副司長張宇星介紹,縱向上,根據職業發展建設成熟度和社會需求,推動用人單位把原有的“五級”技能等級拓展爲“新八級工”制,進一步暢通民政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激勵他們不斷向上發展;橫向上,支持各地探索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的專業對應關係,推動高技能人才比照相應層級專業技術人員貫通發展,明晰民政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路徑。

不少地方推出了推動銀髮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措施。今年,上海市發文將符合條件的養老護理員納入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保障範圍,對服務滿一定年限且達到一定技能等級的養老護理員給予相應補貼。此外,符合條件的養老從業人員還可申請上海市戶籍。

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是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的重要環節和直接載體。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永新介紹:“2017年取消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資格後,我們全面推進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社會化評價認定,但養老服務領域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參評積極性不高,養老服務行業面臨引不來、留不住人才的困難。”

近日,民政部、人社部還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的實施意見》,對健全養老服務人才評價機制提出具體任務要求。“質量是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的生命線。”李永新表示,要用好養老服務政策指揮棒。民政部將鼓勵在養老服務機構等級評定、質量評價、補貼支持等工作中,加大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養老護理員等養老服務技能人才配置情況所佔評價權重,並在同等條件下將其作爲養老服務機構參與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合作招投標的重要評價指標。(經濟日報記者 敖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