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竟然這樣評價農夫山泉?
張國慶 /文
偉大的公司往往是在競爭中互相成就的,就像美國商業文化的代表——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那樣,他們用市場角力形成的公共誘因,把大衆消費玩得十分通透,以至於美國人一生只信奉兩件事:上帝和可樂!
娃哈哈與農夫山泉原本也可以這樣,甚至有理由做得更好,因爲這兩家中國最大的飲品公司,產品品質和市場營銷方式都很接近,而且都屬於浙商公司,推波逐浪式的競爭不但會激發市場熱點,提升各自品牌的知名度,還會擴大市場體量,實現博弈多贏的局面。
有人把娃哈哈的宗慶後形容爲頭狼,農夫山泉的鐘睒睒形容爲獨狼,這樣的比喻很有意思,他們做的都是傳統實業,市場版圖意識非常強,作爲中國商業“狼圖騰”的一代,必須靠市場的開疆擴土去做大做強,這種在單一行業領域的傾情專注,註定了他們終身宿敵的命運。
但未來是創造的,不是預測的。相對於馬雲和劉強東們這一代,宗慶後與鍾睒睒都只相信腳踏實地,天道酬勤。尤其是宗慶後,當創業初期的馬雲拿着淘寶規劃的商業藍圖去遊說他時,他幾乎把馬雲看成了不務正業,空手套白狼的主兒。那一時期,鍾睒睒的目光也只是盯準宗慶後的娃哈哈,就像滑冰比賽中慣用的“兔子戰術”,伺機尋找彎道超速的機會。
商業是企業間的經濟行爲,有時會成就一些商戰神話,但市場不可能有永遠的秦始皇,就像宗慶後,得到了很多機會,也喪失了許多機會,鍾睒睒也一樣。只是一旦進入中國特色的公共紀念後,往往會尊死者爲大。情緒渲染的潮漲潮落中,許多人會把人情世故和對品牌的“忠誠度”幻化爲某種哀怨,靶向投射到競爭對手身上,噴也罷歪曲也罷,帶着情緒的憤怒往往是中國那些“合羣的愛國者們”與生俱來的通病。
鍾睒睒和他開創的農夫山泉當下遭遇的輿情危機,恐怕連做夢都沒料到。
如果你只是責怪某些愛國者的智商,嬉笑他們的無知無畏,那也是膚淺的。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誰能猜得透呢?現在而今眼目下,由於我們的社會還沒有信仰合一的公共價值取向,人們的立場是非就必然要與利益勾聯起來,網絡就成了紅塵中那堵自以爲義的“民主牆”,一些人刻意找茬子扣帽子打棍子,惡意曲解市場流通中的那些商業美學元素,爲的就是鼓譟芸芸衆心,好轉過頭去就能收割他們雞血澎湃的流量。
好在娃哈哈新的掌門人宗馥莉很清醒,早前,她在一檔訪談節目中坦陳,在商業同行中,她比較喜歡農夫山泉。宗馥莉認爲,農夫山泉在品牌傳播包括一些新品的打造上,是非常有想法的,而且他們願意去做一些市場培育的事情,比如兩三年前他們就開發了純茶,我覺得這是一個需要培育的領域……筆者注意到,節目訪談過程中,今天被“愛國流量”帶偏節奏的農夫山泉系列茶飲料,就從視頻中唯美地閃過。
這顯出宗馥莉作爲未來商業領袖心胸的寬廣與坦蕩。
宗馥莉現在接手的娃哈哈,有點像“出師表”中的蜀漢三國,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如何承先啓後,繼往開來,壓在她身的坦子想必重如泰山。但只有看重對手並尊重對手,自己的格局纔可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好。宗馥莉就曾這樣睿智地表示:我非常喜歡競品,好東西我會去學習,倘若你的弱點被我看到了,我就會超越你。
鷹的價值在於飛翔,語言的魅力在於付諸於行動。事實上,當年的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就是這樣你追我趕的。娃哈哈與農夫山泉要想成爲未來世界的飲料巨頭,就必須超越現有的商業競爭模式,成爲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那樣的“歡喜冤家”,他們用口味改變了美國人,又用美國商業文化改變了世界。
當然,這更需要中國消費市場儘快成熟起來,中國消費者受情緒困擾很重,只要時事環境稍變,或經某種莫名的愛國流量的煽動,就會激情燃燒,抵制這貨抵制那貨。以前抵制的都是外國貨,現在開始明火執仗地內卷,瘋狂抵制起農夫山泉這樣的本土品牌來。殊不知你情緒是宣泄了,心裡還有說不出的爽,但外資卻成了“縮頭烏龜”,內地老闆們更忙於“潤滑”了。而資本流失,產業就會凋敝,失業率就會攀升,恐怕到那時,你既買不起這貨,也買不起那貨,只能過望梅止渴的生活了。
老舍曾在他的《茶館》中感嘆:這年頭讓人高興的事一件沒有,讓人見笑的事卻天天發生。顯然我們並沒有生活在客觀理性的世界,而是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裡。鑑於此,筆者以爲,我們急需的並不是單純的經濟復興,就當下而言,我們更爲急迫的是常識復興,邏輯復興、認知復興,總之就是作爲人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