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碎片化的時代 ,你也有「知識焦慮」嗎?
在這個資訊如洪水般涌來的時代,誰沒有過一次「知識焦慮」?手機滑不完、待讀清單永不爲零,彷彿永遠追不上世界的腳步。但其實,真正改變人生的,不是你看過幾本書,也不是書櫃多壯觀,而是終於遇見那一本足以撼動你內心、徹底翻新思維的「命定之書」。
圖:翻攝自《繼承者們》、《男朋友》劇照
對知識渴望者來說,一本好書像是一座蓄水豐沛的水庫,能灌溉我們平日的乾涸與疲憊;對充滿好奇心的探索者,一本特別的書猶如穿越之門,帶你闖入未知的宇宙。閱讀不只是單向的吸收,更是與自身、與世界展開深度對話的專屬旅程。
碎片化時代,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現代人專注力被智慧型手機綁架,就是因爲網路上太多新鮮的東西,引發了人們的好奇。如果我們無法抵抗手機,那就利用它們。
我對大人演講時,會請所有人拿出手機,有幾張重要投影片,我會說:「這一張很好用!請大家用手機把這一張拍下來、存起來,待會兒我教你怎麼用。」大家都會跟着做,純粹好奇。
圖:翻攝自《喜歡的話請響鈴》
聽衆的專注力,這時候就全部凝聚了。之後聽衆是否有回顧他們拍的照片?那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當下」奪回專注力,聽講就會有效果。靠這方法,主辦單位回饋給我的聽衆滿意度,分數都很高。
回到開頭的問題:知識碎片化時代,如何培養閱讀習慣?我的建議是:利用手機,當作引發好奇的媒介。
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一本書要接觸到讀者,只能透過書店、圖書館、以及極少數能上廣播節目去曝光。現在人手一機,大幅增加了書與讀者之間的接觸時機和麪積,尤其社羣媒體的分享、說書影片、Podcast 頻道,讓一本書更容易被大家知道。
現代人時間顆粒度愈來愈細,閱讀的形式潮流當然也會變,最好是順勢而爲,善用這個趨勢潮流,而非強硬抵抗。想培養閱讀習慣,最好用的方法,還是本章開頭提到的「引發興趣」、「與書同行」、「創造閱讀環境」。
圖:翻攝自《男朋友》劇照
要靠興趣來養成習慣,而非工具。手機只是工具,閱讀的關鍵在興趣。
現代許多創作都非常有趣,你可以在辦公室、書桌、牀頭擺幾本有趣的書。五分鐘的閱讀就有五分鐘的收穫——在一頁之中找到一個好句子都很滿足——若能在睡前閱讀十五至三十分鐘,總是一夜好眠。
順便提醒地球上的大忙人,開車、騎車、過馬路,勿滑手機。人類有千萬種死因,交通部證實滑手機造成交通事故的件數年年升高,我倒是還沒聽說有看書看到意外死亡的。
借鏡蒙格的智慧,知道閱讀不會死,我就一直閱讀,看可不可以超過九十九歲。
本文摘自:《命定之書》,愛瑞克着,天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