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憑證遭詐!金管會提解方 銀行不挺視訊有原因

金管會。 聯合報系資料照

爲防堵自然人憑證驗證成詐團開戶破口,金管會銀行局長童政彰18日邀逾20家銀行、警政署與數發部開會,研擬提出搭配視訊、實體帳戶驗證或限制交易功能等三大補強措施後,恢復以自然人憑證做驗證開戶的功能。

據初步調查,多數銀行傾向以「自然人憑證+他行實體帳戶」驗證做補強機制,捨棄視訊驗證。補強後的交易額度將比照臨櫃,每月可轉帳最高20萬元。

一家銀行主管坦言,視訊驗證存在盲區,若民衆身分證照片老舊或年代久遠,辨識困難,加上又是全新客戶,缺乏其他交叉資料佐證,也無從提問「核身」問題,實務風險不小。

另一家銀行高層說,視訊驗證除需投入大量人力、系統資源,對僞冒者的嚇阻作用大於實質防堵效果。

但也有部分銀行認爲,自然人憑證搭視訊的僞冒開戶比例較低,但若導入仍需3至6個月建置期。

全案起因是從去年第3季起,多家銀行發現數存戶中,以「自然人憑證」做驗證開戶,成爲警示帳戶的佔比一路攀升,究其原因竟是民衆自然人憑證遭詐團冒用。

據金管會統計,截至3月底,數存帳戶中警示戶約1.6萬戶,其中3,400戶是透過自然人憑證開立,佔比達21.3%。換言之,數存戶警示戶中,有兩成都是透過自然人憑證驗證開戶的。

對此,童政彰強調,自然人憑證本身安全無虞,問題不在於憑證技術,而是有民衆遭詐騙或主動交付憑證及密碼,導致個資被冒用,警示帳戶也增加。

金管會不同意以全面禁用自然人憑證開戶,這如同「就像爲了安全,不讓車上高速公路」,只爲了「去風險化」的一刀切做法。

金管會強調,未來將視各家銀行風險控管機制完備情況,逐步恢復自然人憑證開戶功能。可行方案包括搭配視訊、實體帳戶驗證,或限制交易功能,例如降低轉帳額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