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千萬元引進周暢,計算機人才走紅,報考這些高校有前途

在當今數字化浪潮洶涌澎湃的時代,計算機技術領域的一舉一動都會投下巨石,在商業界和科技界的湖面上,激起巨大的千層浪。

12月6日,“字節8位數(千萬)年薪挖走阿里大模型人才” 這一消息,如野火般迅速蔓延至社交平臺熱搜,瞬間成爲衆人矚目的焦點,也悄然揭開了計算機技術專業高收入現象的冰山一角。

周暢,這位在阿里達摩院深耕多年的技術專家,自2017年入職後便在模型研發領域嶄露頭角。從2020年率領團隊打磨M6多模態模型,到2023年基於此推出“通義千問”大模型,成爲阿里AI產品的核心支柱,他的技術軌跡見證了阿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奮進歷程。

然而,今年7月他的離職猶如一顆重磅炸彈,隨後其加入字節跳動的傳聞更是引發軒然大波,而11月阿里申請仲裁其違反競業協議,無疑讓這場人才流動的大戲愈發跌宕起伏。

字節跳動爲周暢及其團隊成員拋出的橄欖枝堪稱誘人至極。高達8位數的年包工資,職級連跳兩級帶來的不僅是薪資的數倍增長,更是在職業發展路徑上的飛速躍升,其團隊成員也被賦予對標阿里高級別P10、P9的職級待遇。

如此豐厚的條件,反映出計算機技術專業人才在當下市場競爭中的炙手可熱,也凸顯出行業巨頭們對頂尖技術實力與創新思維的極度渴求。

計算機技術專業之所以能支撐起如此高額的薪酬體系,根源在於其處於科技創新的核心驅動地位。在這個數字化轉型席捲全球的時代,從金融服務的智能風控與便捷支付,到醫療領域的精準診斷與遠程醫療,從製造業的智能製造升級到娛樂產業的沉浸式體驗塑造,計算機技術如同神奇的魔法棒,重塑着各個行業的運營模式與發展格局。

計算機技術強大的賦能效應使得掌握先進技術的專業人才成爲企業搶佔市場高地、實現突破創新的關鍵鑰匙,高薪自然成爲吸引和留住這些關鍵人才的有力武器。

技術迭代的高速節奏也是催生高收入的重要因素。計算機技術領域日新月異,新算法、新架構、新應用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從業者需持續投入大量精力學習前沿知識、鑽研創新技術,以跟上時代步伐,確保自身技術儲備始終處於行業前沿。

這種高強度的知識更新與技能升級要求,意味着專業人才的稀缺性長期存在,企業爲獲取和維繫這些寶貴的智力資源,不得不以豐厚的薪酬回報作爲交換籌碼,激勵他們在技術創新的賽道上一路疾馳。

據媒體報道,2024年本科畢業生高收入的專業中,信息安全、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機械電子工程等10個專業排名前十。

當然,計算機技術項目往往具有高複雜性與高風險性。研發大型軟件系統、攻克人工智能難題、搭建雲計算平臺等任務,不僅需要深厚的技術功底,更需具備卓越的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協作精神以及項目管理能力。

成功完成這些複雜項目可爲企業帶來巨大的競爭優勢與經濟效益,而人才作爲項目的核心驅動力,自然有資格分享項目成功帶來的豐厚收益,高收入也成爲對其承擔高風險與高挑戰的合理補償機制。

周暢及其團隊的跳槽事件,不僅是個人職業選擇的轉向,更是計算機技術行業人才流動與競爭格局的生動縮影。在這場由技術實力、創新潛力與商業利益交織的博弈中,高收入成爲各方爭奪技術人才的顯性戰場,背後則隱藏着行業對技術變革引領未來發展的篤定信念與激烈角逐。

隨着技術邊界不斷拓展、行業融合持續深化,計算機技術專業人才的價值有望進一步飆升,其高收入態勢也將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中持續演繹,成爲推動數字時代蓬勃發展的強勁引擎與鮮明註腳,持續改寫着商業與科技領域的競爭版圖與發展軌跡。

哪些高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比較強呢?參照第五輪學科評估,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浙江大學均是A+類的實力,在全國高校中,位居第一層次。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東北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評估爲A類學科。

而北京交通大學、東南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等被評估爲A-類學科。

爲了在大學畢業之後,能夠找到高薪工作,而且有穩定的收入,以上高校足夠我們選擇啦。對於周暢被“挖角”,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你發表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