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富順鄧井關街道:村集體收割機幫助村民收水稻 省力省時又省錢

風吹穗浪,稻穀飄香。眼下正值中稻成熟的豐收季,自貢市富順縣鄧井關街道的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忙着收割水稻,處處洋溢着豐收的喜悅氛圍。

在鄧井關街道春光村高標準農田水稻示範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金燦燦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飽滿低垂。田間,水稻收割機來回穿梭,轟鳴聲不絕於耳,不一會兒,裝滿稻穀的收割機便開到田埂邊卸貨裝車。

村民付家全看着黃燦燦的稻穀,難掩豐收的喜悅:“我家2畝多水稻,請人工收割要八九個人,要用2000多元,我喊村上的收割機來收,40多分鐘就收完了,省力省時又省錢。”

這高效的豐收背後,是春光村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村集體經濟服務能力上的雙軌發力。近年來,春光村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500餘畝良田實現“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爲規模化、機械化生產收割奠定了堅實基礎。

鄧井關街道春光村黨總支書記劉世彬表示,村集體利用上級扶持資金購買了一臺收割機,幫村民節約勞動力和種糧成本,確實爲村民減輕了負擔,也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同時爲村民創收增收。

據悉,春光村今年的中稻種植面積達4000餘畝,爲確保糧食產量和質量,村“兩委”創新推出“一條龍”服務模式,從翻耕、播種、施肥、打藥直至收割,全程提供技術指導與機械化支持,預計今年全村中稻總產量將突破2800噸。轟鳴的收割機駛過春光村的沃野,不僅捲起沉甸甸的稻穗,更收穫着集體經濟的碩果。(李旭、許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