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再吞雲林農地 菜農3公頃地剩1分:高灘地每天崩塌10公尺
濁水溪去年起水流改道,造成南岸高灘地上的農田被湍急的水流侵蝕崩塌,今年七月暴雨後又加劇 。(周麗蘭攝)
濁水溪南岸高灘地西螺鎮、二崙鄉很多農民承租種菜、種瓜,去年凱米颱風後水流改道沖刷南岸,高灘地被颳走數10公頃,本次西南氣流又颳走8公頃,菜園變成河道,菜農除了無收成,仰賴耕作維生的土地又消失而四處陳情,請求第四河川分署搶救南岸高灘地。
西螺大橋下游800公尺處有一座高鐵的鐵橋,去年凱米颱風過後,鐵橋附近高灘地數10公頃菜園一夕變成懸崖,菜園下方即是濁水溪河道,垂直落差約3層樓,高灘地至少被侵蝕消失10幾公頃。
上月底西南氣流造成強降雨,據第四河川分署監測,濁水溪7月31日在雲林自強大橋、西濱大橋水位達3級警戒,堤防安全沒有問題但造成左岸(即雲林端)高灘地退縮。
濁水溪自去年凱米颱風後水流改道,造成南岸高灘地被湍急的水流侵蝕崩塌。(周麗蘭攝)
李姓農民說,他原本承租3公頃高灘地種菜,從去年河道改變後,菜園就被沖刷一大半,到今年7月,他的菜園只剩1分地,其餘全遭河流吞噬。
另一名農民表示 ,七月湍急河水侵蝕南岸,高灘地每天崩塌10公尺,地形產生很大改變,有些菜農的網室設施也被河流捲走,剩下一些殘跡,去年農民不斷反應希望導正水流,避免南岸持續受害,但遲無迴應,今年問題更嚴重重演。
縣議員李明哲、西螺鎮代表廖彩樺、二崙鄉義賢村長林春生日前連袂拜訪第四河川分署長請求重視解決。
據瞭解,造成濁水溪南岸被侵蝕嚴重的原因之一,是西螺大橋下的固牀工靠近南岸部分多次被大水沖毀,北岸結構尚完好,以致水流不斷往南岸移動,加上河牀些雜林被農民開墾後,失去天然緩衝功能,侵蝕更加嚴重。
第四河川分署表示,從高鐵鐵橋下往西螺大橋方向的高灘地,到年底前完成鋪設800公尺的「砂腸袋」作爲緊急保護,但固牀工屬於橋樑管理,依南橋北管原則下,應由彰化縣府尋求上級補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