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臺灣眷村生活 美元戀邦茜戀勾起青春回憶|2008年《光陰的故事》
中視籌備八點檔「光陰的故事」開鏡,主要演員集聚在攝影棚搭的50年代的眷村街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8/09/26 王忠明攝影)
知名製作人王偉忠參與電視劇《光陰的故事》,細細描繪在1950至1970年代臺灣眷村家庭間發生的日常。相較於當時其他八點檔,《光陰的故事》人物與故事平凡且真實,也成功以懷舊方式引起觀衆內心的共鳴,讓不同世代的觀衆們得以一起追憶臺灣過往的模樣,也讓小孩有機會與爸媽聊聊父母時代的童年。
然而《光陰的故事》一劇不只透過回憶與懷舊吸引觀衆,更將人物刻劃得唯妙唯肖,故事裡有家庭的張力、也有受疾病侷限的人生選擇,「邦茜戀」和「美元戀」更是兩段讓人揪心的青春愛情,使人懷念起往日青春的回憶與遺憾,好是真實。
曾說過「汪茜茜歸我保護」的陶復邦(楊一展飾),從小就心儀資優生汪茜茜(賴雅妍飾),兩人因爲家庭因素和誤會結束戀情、長大後各自嫁娶甚至遠赴異鄉,最後繞了好大一圈才相聚。
另外一方面,「美元戀」則相對平穩和樸實,頂着香菇頭髮型的傻大姊孫一美(陳怡蓉飾)與有些痞樣的「幾摳」許毅源(黃騰浩飾),起初喜歡的並非對方,卻是在憨傻植直率的互動中,確認了彼此間的情感。最後,孫一美成功圓夢當上了編劇,改編眷村大小日常成爲一幕幕故事。
當年,《光陰的故事》捧紅許多演員,他們也在光陰這條河流裡有着不同發展,如同戲劇片頭曲爲羅大佑的同名歌曲《光陰的故事》,「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在觀衆和演員們的青春裡都留下了印記。
中視籌備八點檔「光陰的故事」開鏡,孫家主要演員林豈右(左起)、樊光耀、陳博正、林雨宣、黃嘉千、陳怡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8/09/26 王忠明攝影)
中視籌備八點檔「光陰的故事」開鏡,張家主要演員王靜瑩(左起)、紀文惠、塗臺鳳、賴雅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王忠明 2008/09/26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