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新”趕“潮”,多地推出新一輪消費提振舉措
北京出臺擴大時尚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廣西推出深夜食堂、夜廣西LIVE秀等特色活動,山西打造非遺國貨“潮牌”“潮品”……記者注意到,在近期多地發佈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中,新模式、新業態以及順應時尚潮流的新趨勢等成爲重點。
業內專家表示,佈局“新”“潮”等方向順應了羣衆消費需求的變化,既有利於激發短期的市場增量,又有利於推動供給的優化升級,爲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頂流”LABUBU將便利店開進北京apm購物中心;全球首個“北京禮物”咖啡社交概念店亮相北京亞奧商圈;網紅國潮品牌BJHG北京首店落地西單大悅城……記者從北京商務局瞭解到,北京正在瞄準國貨潮品、首店等着力培育消費新場景,打造新的消費增長點。
不僅如此,爲了進一步豐富時尚消費供給,北京市商務局等4部門前不久發佈了《北京市擴大時尚消費專項行動方案》,該方案將圍繞時尚場景育新、時尚活動提升、時尚品牌創新以及時尚城市氛圍營造四大方面展開,旨在依託北京的科技創新優勢,突出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除北京外,近期多地也發佈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新業態、新模式、新趨勢成爲佈局重點。《廣西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提出,支持企業應用數字人、AI模型、全息互聯網、智能選品等新技術,創新數字消費新場景;打造“喵小桂”IP,發佈廣西夜生活地圖指南和百街打卡消費地圖,推出深夜食堂、夜廣西LIVE秀等特色活動。
《山西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實施“名品出晉”網絡品牌培育行動計劃,打造非遺國貨“潮牌”“潮品”,鼓勵發展“首店經濟”;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發展,拓展“人工智能+消費”場景。
此前,《上海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將打造文化消費高地、豐富悅己消費等作爲重要着力點,發展國風國潮、沉浸式和小劇場演出等文化新業態;支持經營主體結合古典園林、特色街區等,聯動國潮動漫、文化非遺等特色IP,開發主題文旅秀演項目。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對記者表示,當前,新技術、新創意、新需求帶動新的消費業態不斷涌現,而消費場景的跨界融合帶來了新的增量消費需求,成爲各地提振消費的重要着力點。
從更大範圍來看,5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4%,增速比4月加快1.3個百分點。部分基本生活類和升級類商品銷售趨好,直播帶貨、即時零售等消費新動能持續釋放。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鄒蘊涵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消費市場新業態、新模式是技術變革、產業升級、需求轉換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代表着消費升級的方向,爲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特別是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技術,對消費市場的滲透日益深化、顯化,更好地激發了消費熱情和意願。
新趨勢已成爲國家政策的着力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加快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3月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也提出要開展“人工智能+”行動、開拓國貨“潮品”國內外增量市場等。
政策利好正在加快落地。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發佈的《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明確表示,將探索金融支持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的有效渠道和方式。
鄒蘊涵認爲,政策支持不僅注重持續鞏固消費市場的傳統增長動力,而且也在加快培育市場新動力,爲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供有力支撐。以此次金融支持政策爲例,既通過信貸、支付等工具直接增強居民即期購買力、釋放消費潛力,又通過對供給端的經營主體進行融資支持,爲提振消費帶來更強優質供給助力。
鄒蘊涵說,長期來看,在政策支持下,新業態、新模式有望加快發展,各種新產品將更爲豐富,在解決消費市場供需不匹配矛盾的同時,推動了供給升級,更好地迎合、滿足了消費升級需要。“這些都是推動消費擴容提質的重要方面,對於激發內需潛力、提振消費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