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教育味和思維力的小學信息科技教育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信息科技課程旨在培養科學精神和科技倫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識,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升數字素養與技能。”然而從小學信息科技課堂教學的現狀來看,以技能操作爲重點、以模仿練習爲主要方法、以作品優劣爲主要評價標準的現象依然較爲普遍,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思維發展存在侷限。因此,構建一種以素養提升爲旨歸、以思維發展爲核心、以問題解決爲主導的課堂教學新形態,成爲破解當前小學信息科技教學難題的必由之路。
有教育味和思維力的小學信息科技教育的內涵
1.有教育味的信息科技教育
“有教育味”就是重視技術中蘊含的人文價值,在關注技術的同時更關注人的發展,讓學生在技術學習過程中獲得完整成長。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①立足技術工具,培養信息意識;
②滲透技術倫理,增強社會責任;
③挖掘技術文化,提升人文素養。
2.有思維力的信息科技教育
“有思維力”就是聚焦學生計算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致力於培養會思考的數字公民。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①藉助項目載體,發展計算思維;
②立足作品創作,培養批判思維;
③鼓勵多元創新,激發創造思維。
有教育味和思維力的小學信息科技教育的實施
1.以核心素養“三層架構”爲目標
以核心素養“三層架構”爲目標,是構建有教育味和思維力的小學信息科技教育的關鍵。“三層架構”包括學科知識層、問題解決層和學科思維層,它們共同構成了學生信息科技核心素養的完整體系,並在每一層中都融入了教育味與思維力的培養。
(1)學科知識層
學生需要掌握“以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爲課程邏輯主線”的基礎學科知識。這些知識既是構建信息科技素養的基石,也是學生進行問題解決和思維發展的前提。通過系統學習,學生不僅能掌握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還能理解信息科技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體現“科”與“技”並重)。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挖掘技術背後的文化價值,通過技術史、技術倫理等內容的教學,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素養,從而體現教育味。
(2)問題解決層
問題解決層是核心素養“三層架構”的核心。在這一層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包括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設計算法、動手實踐以及評估解決方案等。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指導他們學會通過質疑、深入分析以及合理推斷等手段,不斷反思並優化自己的思考過程與解決方案,進而使他們的思維力得到提升。
(3)學科思維層
學科思維層是學科知識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高度凝練與昇華。在這一層中追求的是以計算思維爲主導的學科思維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邏輯推理活動、算法設計實踐以及模型構建等活動錘鍊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此外,還應格外重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育,鼓勵他們從多元化的視角、不同的層面進行個性化的創作,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思維潛能,推動其思維能力不斷髮展。
2.以學科大概念爲骨架,融合教育味與思維力
大概念是學科內容的“骨架”,是構建知識之間聯繫的“橋樑”。在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中,以學科大概念爲骨架開展教學,不僅要圍繞核心概念組織單元內容,設計學習任務和評價量規,還要在此基礎上融入教育味和思維力的培養。
(1)圍繞核心概念,融合人文價值
在組織單元內容時,除了關注信息科技知識的邏輯性和系統性,還應深入挖掘信息科技中蘊含的人文價值。例如,在“數據處理與分析”單元中,除了教授數據收集、處理、分析的方法,還應引導學生思考數據的意義和價值,以及數據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和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設計思維導向的學習任務
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應將思維力的培養融入真實情境中。例如,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項目,如“智能校園的設計與實施”,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技術創新,還通過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等方式,發展計算思維、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3)評價量規體現思維與教育並重
在設計評價量規時,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技能掌握情況,還應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和人文素養的提升。例如,在“數據分析”模塊的評價中,除了評價學生的數據分析方法和過程,還應關注學生的數據分析習慣和創新思維,以及學生對數據分析結果的理解和應用,從而全面評價學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養。
3.以項目式學習爲路徑,促進教育味與思維力的深度融合
以項目式學習爲路徑展開教學可以在實踐中鍛鍊學生的高階思維,有效促進教育味與思維力的深度融合。
(1)選擇富含教育深意的項目主題,讓學生在親歷中領悟知識真諦
項目主題的選擇不僅要貼近現實,更要蘊含深遠的教育意義。例如,以“智能家居的設計與實施”爲主題,可以讓學生在親身參與設計和實施智能家居系統的過程中,掌握信息科技知識,並通過團隊協作、創新思考等途徑,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
(2)構建富含思維挑戰的項目環節,使學生在探索中磨礪思維鋒芒
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需巧妙設置富有啓發性和挑戰性的任務,激勵學生深入思考、積極探究。例如,在“智能家居的設計”環節,啓發學生思考如何打造既便捷實用又綠色環保的智能家居系統,以此培養他們的計算思維、邏輯思維及創造性思維能力。
(3)展現融合教育味與思維力的項目成果,讓學生在分享中彰顯綜合素養
在項目成果的展示階段,通過組織項目彙報和答辯,讓學生闡述設計思路、實施流程及成果應用,並交流在項目開展過程中的所感所悟。這一舉措,不僅能彰顯學生的技術實力和創新精神,更能體現其教育素養和人文情懷。
4.以真實性評價爲槓桿,推動教育味與思維力共同發展
真實性評價,根植於真實情境,注重過程與結果的雙重考量,是一種富含教育深意的評價方式。在信息科技的課堂上,以真實性評價爲槓桿,能推動教育味與思維力共同提升。
(1)設計評價任務,融合教育深意與真實生活
評價任務不僅要貼近學生日常生活,更要蘊含教育價值。例如,給學生設計“策劃並實施一次家庭旅行,運用信息技術助力全程”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既鍛鍊了知識應用能力,又在團隊合作、創新思維中種下了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的種子。
(2)聚焦評價過程,洞察思維成長與人文素養
在評價過程中,不僅要着眼於計劃的周密性與實用性,更要關注學生在創新思維與人文關懷上的進步。例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讓旅行更便捷、環保、有趣,鼓勵他們分享心得,讓評價成爲思維碰撞與人文情懷交融的契機。
(3)提供反饋意見,精準指導與激勵並行
在評價結果中,反饋意見應既具體又富有建設性,針對學生的創新思維、人文關懷和技術實力逐一提出改進建議。同時,鼓勵學生自評與互評,讓其在相互學習中共同進步,不斷提升信息科技核心素養,讓教育味與思維力在每一次反饋中悄然生長。
有教育味和思維力的小學信息科技教育的實踐成效
1.構建深度理解,強化思維深度與廣度
在融合教育味與思維力的小學信息科技教育實踐中,學生不再僅僅停留在信息科技操作的表面,而是能夠深入理解信息科技背後的原理、邏輯和社會影響。
2.激發創新潛能,促進個性化發展
通過採用如項目式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爲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和創新舞臺。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不斷嘗試、修正和完善方案,從而激發創新潛能。同時,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分享等形式,學生能夠在相互啓發中拓展思維視野,實現個性化發展。
3.培養社會責任感,強化人文關懷
在信息科技教學中,堅持技術教育與人文關懷並行的原則,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技術項目的開發與展示,使他們能夠洞悉技術對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影響,進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4.提升綜合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實施有教育味和思維力的小學信息科技教學實踐,不僅提升了學生的信息科技素養,還促進了他們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不僅掌握了知識和技能,還通過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等方式培養了領導力、團隊合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通過參與跨學科主題學習、綜合實踐等活動,學生能夠在不同領域和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了知識的遷移和應用能力的提升。
結語
有教育味和思維力的小學信息科技教育,是一種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思維發展的教育理念。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核心素養“三層架構”爲目標,以學科大概念爲骨架,以項目式學習爲路徑,以真實性評價爲槓桿,努力構建有教育味和思維力的技術教育課堂。
本文作者:
陳宏斌
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
文章刊登於《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5年第1期
引用請註明參考文獻:
陳宏斌.追求有教育味和思維力的小學信息科技教育[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5(01):39-41.
歡迎訂閱
識別上方二維碼即可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