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緊緻不成反毀容!電波音波風險多 恐燙傷、釋迦臉上身

追求緊緻不成反毀容!電波音波風險多,恐燙傷、釋迦臉上身。(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許多人追求除皺、肌膚緊緻,會尋求電波及音波治療,食藥署提醒,兩者都是中風險的第二級醫材,務必向醫師確認使用合法醫材。(王家瑜攝)

許多人追求除皺、肌膚緊緻,會尋求電波及音波治療,但若選擇不慎,可能誤入非法陷阱。食藥署提醒,電波和音波都是中風險的第二級醫材,務必向醫師確認使用合法醫材。醫師指出,電波最嚴重副作用是燙傷長水泡,也可能導致臉部凹陷成「釋迦臉」,音波則擔心誤傷神經,恢復時間恐長達半年。

林口臺北長庚醫院皮膚部醫師王芳穎提醒,無論電波或音波治療都是對於皮膚的微小破壞,需要時間修復,如果次數太頻繁,可能導致組織受損。(王家瑜攝)

林口臺北長庚醫院皮膚部醫師王芳穎說明,電波和音波的共同原理是,透過熱源讓膠原蛋白收縮,促成再生重組,但兩者的加熱方式不同,電波是均勻加熱整層皮膚,可達到除皺緊實的效果,音波則是透過點狀加熱方式,如同「隔山打牛」,直接加熱到筋膜層,加熱溫度比電波高、範圍較小,適合向上拉提。

王芳穎提醒,無論電波或音波治療都是對於皮膚的微小破壞,需要時間修復,如果次數太頻繁,可能導致組織受損嚴重,筋膜斷裂甚至臉垮掉,通常醫師會詢問患者上一次治療時間,建議間隔至少1年。治療效果通常可維持1到2年,但因人而異,例如抽菸、喝酒、熬夜可能導致皮膚老化速度加快。

電波治療最令人擔心的不良反應是長水泡,醫學中心不時會接到這類的案例,坊間也有人治療後脂肪層萎縮、臉部凹陷成了「釋迦臉」。王芳穎指出,每個人適合的電波能量不同,若皮膚電阻較高,蓄熱較快,不需要用到高能量,因此電波治療強調「痛感反饋」,醫師會邊打電波邊問病人熱痛感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一律用高能量就容易燙傷。

音波較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臉部肌肉痠軟、短暫腫脹或瘀青、神經損傷等。王芳穎指出,如使用到不合格醫材,或是沒有經驗的醫師、甚至不符醫師資格的人執行,較可能誤傷神經,恢復時間短則數天,長則3到6個月。

電波除皺和超音波拉提設備都屬於第二等級醫療器材,屬於中風險性,國內共核發60張除皺用電波許可證,以及30張拉提類超音波許可證。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提醒,治療前可詢問醫師如何取得醫材、是否有相關證號可提供,相信醫療院所都會很樂意提供。

王德原說,非法醫材主要是國外輸入,因此食藥署和海關加強聯繫,當海關攔截到不明包裹,會通聯食藥署確認是否爲醫材,可能違反《醫材法》第25條「未經覈准輸入」。2024年迄今食藥署和海關合作攔截124件非法醫材,包括除毛儀、玻尿酸針劑、拉提線等。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中時新聞網》: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