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復發 北醫3D導航微創手術 助6旬男3天內恢復
北醫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榮鈺(左)表示,脊椎微創手術已十分成熟,3至5天即可出院返家。個案李先生(中)、北醫附醫神經外科主任羅文政(右)。記者廖靜清/攝影
從事裝潢工作的67歲李先生,長期需搬運地毯等重物,26年前曾因椎間盤突出,進行傳統切除術。三年前,因職業傷害再加上肥胖問題,去年底舊疾復發,此次赴北醫附醫就診,團隊運用3D導航微創脊椎手術,將病竈處理更爲仔細,傷口僅3公分,手術隔天就可下牀,術後滿3天即可出院。
李先生表示,上一次的手術傷口大、疼痛數天,還要每天觀察引流管,躺在病牀多日才能下牀行走,術後留下陰影。鼓起勇氣轉赴北醫附醫就診,團隊利用精準3D導航微創脊椎手術,傷口僅3公分,手術翌日就可下牀,3天后出院返家。
北醫附醫神經外科主任羅文政表示,脊椎融合手術經由結合經皮骨釘、微創手術、導航儀器等,除了減少對正常組織的破壞,也精準植入骨釘讓脊椎保持穩定。整個過程約花費3小時,較傳統手術大副降低一半以上,且破壞低、出血量少、復原速度快。
羅文政指出,從傳統開放式手術演進至微創手術,再進一步導入3D導航,大幅增加手術準確度及安全性。他說,傳統脊椎手術切口大,才能用肉眼把病竈看得一清二楚,增加傷口暴露的感染風險。微創手術雖改進傷口大小問題,但手術時須仰賴X光透視定位,病房內人員暴露在高劑量輻射的風險。
新一代的微創手術導入3D導航,提升微創脊椎手術的植釘精準度,也降低病人及醫療團隊的輻射暴露。另外,小傷口可以減輕術後病人的創傷和疼痛,且可減少止痛藥劑量80%。以李先生爲例,在克服陰影恐懼進行手術後,大呼「幾乎沒有痛感」,而且隔天就能下牀走動,步伐輕快不再痠麻。
北醫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榮鈺指出,脊椎微創手術已十分成熟,再加上3D電腦導航系統,從術前規畫到術中即時影像導引協助,精準植入骨釘,避開神經、血管。而且手術過程中也無需再進行X光照射,3D導航微創脊椎手術與傳統X光脊椎手術的輻射量相比,降低14倍之多。
哪些人適合3D導航微創脊椎後融合手術呢?陳榮鈺說,肥胖、骨質疏鬆、腫瘤及曾接受脊椎手術者,都可利用這項手術改善生活品質。另外,脊椎滑脫、脊椎狹窄、椎間盤突出、外傷性脊椎不穩定者,也可以考慮精準定位脊椎病竈,擺脫惱人的疼痛,儘快迴歸正常生活。
北醫附醫神經外科主任羅文政表示,3D導航微創脊椎後融合手術大幅提高準確度、安全性。記者廖靜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