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分站「電子看板」爆紅!臺鐵副站長自掏腰包設計 日客3度朝聖
▲臺鐵追分站副站長李晁鳴設計出的電子看板,因具美感且資訊貼心,在社羣爆紅。(圖/facebook粉絲專頁:雙魚的海邊提供)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在臺鐵服務15年的追分站副站長李晁鳴,日常工作守護列車安全運轉,下班後化身工程師,從不懂到自學程式,不花公帑完成一套具美感且資訊一目瞭然的「電子資訊看板」,這份帶着溫度的設計在社羣Threads爆紅,還有日本旅客3度朝聖。
在臺鐵追分站,旅客如今能透過一套電子資訊看板,清楚掌握班次、月臺與停靠站,不必再焦急追問站務人員,這項貼心設計並非官方標配,而是副站長李晁鳴自學程式、自掏腰包建置的成果。李晁鳴任職臺鐵15年,從臺北電務段技術助理起家,做過號誌維修、列車長、臺鐵總局人員,2021年底起擔任追分站副站長。
李晁鳴熟悉運輸營運,但不懂程式設計,卻爲了臺鐵和旅客,人生過了40歲才誤打誤撞開啓學習程式語言的開端。他笑說:「雖然他是電資類出身,但他學生時代最不愛寫程式,才選擇光電類發展。」沒想到多年後,卻因服務旅客的初衷,讓李晁鳴再次回到程式設計的世界。
讓李晁鳴萌生自行設計電子看板的念頭,源自旅客最常問臺鐵第一線人員的問題:「幾點有車?在哪裡搭?會不會到他要去的地方?」臺鐵車種複雜且跨越多個縣市,無固定停靠月臺,各車次停靠站不同,即便多數車站設有列車資訊電子看板,旅客卻無法從中得知搭乘車次停靠哪些車站,僅能靠開口問才能確認,也曾發生旅客發現搭乘班次停靠另一個月臺,竟直接躍入軌道強行跨越至另一個月臺搭車,險象環生。
2022年李晁鳴到日本東京旅行時,看見日本各站以LCD螢幕取代傳統字幕機,且提供更直觀的旅客資訊,讓他深受觸動,於是,他決定學會程式設計,把心中理想的畫面化爲真實。
▲▼臺鐵追分站副站長李晁鳴自掏腰包設計的電子看板爆紅。(圖/臺鐵公司提供)
「最大困難就是—我根本不會寫程式。」李晁鳴靠着網路、YouTube與AI工具摸索,從零開始學習程式語言邏輯。沒有經費支援,他自掏腰包,以僅16%廠商報價的費用就完成建置,並趁地下道工程進行時,提前規劃網路通信,降低安裝難度。
看板設計支援中、英、日三語,顯示班次、停靠站、誤點資訊,還以顏色區分路線,讓資訊一目瞭然。而追分站的電子看板也在Threads爆紅,有網友直呼「優秀到瘋掉!真希望能用在全國!」、「大推,真的非常實用,給臺鐵小小員工按贊」。
沒想過提供旅客一目瞭然資訊的初衷所設計電子看板,竟在社羣爆紅,李晁鳴說,「他只是把對所見理想的憧憬,轉變成可以努力的實現動力,再延伸思考還能爲大環境改變什麼,這股正向力的回饋,能成爲實現的動機。」
▲臺鐵追分站副站長李晁鳴不花公帑設計電子看板且自行佈線安裝。(圖/臺鐵公司提供)
臺鐵小員工自掏腰包設計的「電子資訊看板」今年2月系統上線後,旅客詢問次數明顯下降,「往彰化的嗎」、「這班白沙屯有停嗎」等詢問已減少。許多遊客、鐵道迷甚至專程來拍螢幕,還有日本旅客因看到日文介面而感到驚喜,甚至三度造訪朝聖。而看見旅客透過電子看板獲得他們想確認的答案,李晁鳴說,「這對他而言就是最大的回饋。」
目前電子看板提供的系統介面僅完成他理想整體建置藍圖的35%,李晁鳴希望未來還能引入晚點資訊、優化演算與精準顯示,並期待與臺鐵資料庫串接,持續提升實用性。他認爲,候車行爲和心理是一門學問,公共資訊應成爲「有效溝通的通用語言」,讓旅客在陌生環境也能安心乘車。
從「不懂程式」到設計出「具溫度的電子看板」,李晁鳴笑說,身爲理工人的浪漫,「就是敢作異想天開的夢,期待改變,並用行動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