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大立率臺廠強攻北京機牀展
臺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圖/業者提供
2025第19屆中國國際機牀展覽會(CIMT)21日在北京風光開幕,臺灣精密機械與零組件廠商在臺灣機械公會全力號召下,今年總計有112家業者前往參展,展出面積高達7,905平方米,分別較上屆成長67%與80%,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在全部境外展團中僅次於德國,深受注目;展期中並在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帶領下,與大陸機牀業者與用戶加強交流與合作,全力搶攻中國新能源車、航太、半導體、醫療、綠色低碳與智能製造等重點行業巨大商機,併爲實現兩岸機牀產業優勢互補開創新的機遇。
根據機械公會統計,臺灣今年參加CIMT展的主力部隊包括友嘉集團、上銀、臺中精機、東臺集團、麗馳、永進、百德、協鴻、大立、崴立、三鋒、凱柏、邁萃斯、高明、德川、旭陽、引興、鍵和、億川等知名機牀與零組件大廠,現場將展出業界最新研發上市的人工智能(AI)高端智能化機牀、自動化與智慧製造產線、精密零部件、數位雙生驅動軟硬體整合與綠色低碳機種等產品,以多元多領域的創新發展,全方位擴大產業應用,突顯臺灣精密製造、智能自動化的領導地位。
莊大立指出,2024年臺灣機牀外銷值達22.18億美元,年減14.8%,主因臺灣機牀目前仍然受到俄烏戰爭地緣政治衝突與日本、中國大陸的高低兩端市場的夾擊,出口在低檔徘徊,但大陸在臺灣機牀出口國中排名第一,出口值3,208萬美元,佔總出口23.9%。臺灣業界正積極尋找利基市場與機會,輔以差異化、客製化或集團化,以因應市場上的激烈競爭。
莊大立強調,中國大陸正在全力推動「製造2025」計劃,目標是要提升高端製造業的自主能力和技術水平,加上中國新能源車快速發展,對於精密機械、數控機牀等高端設備的需求仍不斷增長。
而臺灣中高階機牀無論在精度、穩定性和技術創新等方面都有一定優勢,有機會在大陸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對於這類高精度機牀的需求也正在上升,建議臺灣的機牀廠商可以將重點放在提供新能源車製造所需的精密加工設備,特別是電池生產、電機制造等相關領域。
莊大立認爲,2025年臺灣出口到中國的機牀市場,成長契機來自於中國製造業的升級需求、臺灣技術優勢的發揮,以及中美貿易關係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機會,臺灣機牀業者如能把握這些重要趨勢,將有機會擴大大陸市場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