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運定義模糊 難防大陸洗產地
美國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未來越南輸美商品將支付百分之廿關稅,轉運貨物將支付百分之四十關稅,這項關稅顯然劍指中國透過越南「洗產地」行爲。不過專家指出,轉運定義模糊、執法複雜是一大問題,實際查緝效力仍待觀察,中方也可能報復。
目前並不清楚哪些產品適用較高關稅,有可能是出自中國但經由越南出口至美國的商品;也可能是使用一定比率中國零件的越南產品。
據研究這類轉運佔越南對美出口比率爲百分之十六。華府先前指控越南替換中國貨物的標籤,以規避美國關稅,但中國原物料是越南製造業的命脈。
協力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商業顧問馬丁表示,轉運「是在貿易執法中一個模糊且經常被政治化的術語」,他指出,「它如何被定義及投入實務,將決定美越貿易關係的未來走向」。
儘管中國大陸對越南投資增加,南韓企業如LG和三星仍是越南最大外資來源。越南強調其出口多符合國際原產地規則,對含中國零件的產品進行足夠加工,可標示爲「越南製造」。例如美方二○二二年對越南組裝登山腳踏車案指出,雖有多項中國零件,因車架爲越南本土製,仍認定爲越南產。
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伊約哈表示,「這項裁定顯示,即使多數零組件來自海外,只要有關鍵單一部件爲本土製造,仍可作爲原產地標準」。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貿易專家芮恩希表示,打擊轉運的效力「將取決於如何定義與執行」。他說明:「有些轉運僅是更換標籤,這是明顯的詐欺;有些產品經過越南之手而轉型爲新產品。而大多數情況介於兩者之間,執法始終複雜。」
目前不清楚越南官員究竟能查緝多少非法轉運。越南本身也不願接受大幅調整原產地規則,畢竟此舉恐損及與中國的關係或減少雙邊貿易,而中國是其最大貿易伙伴。
越中經濟深度交織,不僅是製造業,中國是越南農業、林業與漁業產品最大出口市場。彭博經濟學家薩傑迪說,「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將如何迴應」,北京已明確表示,對損害中方利益的協議將採取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