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公衆對愛潑斯坦案的關注?

美國政府21日公開超過23萬頁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案檔案。美國民權活動人士以及媒體質疑,政府似欲借發佈遇刺案檔案,轉移公衆對富商傑弗裡·愛潑斯坦案檔案發布情況的關注。

疑雲再起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茜·加巴德21日發表聲明,宣佈向公衆公開“等待近60年的聯邦政府調查的全部內容”,檔案文件可在美國國家檔案館的網站上查詢。  據美聯社報道,馬丁·路德·金遇刺案檔案最初由聯邦調查局彙總,自1977年以來封存,原計劃於2027年解密。總統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後簽署了檔案解密行政令。  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在美國孟菲斯市聲援罷工的環衛工人時遇刺,時年39歲。刺殺他的詹姆斯·厄爾·雷一度認罪,後又翻供,於1998年死於獄中。長期以來,雷是否單獨作案或兇手是否另有其人存在爭議。  1998年,時任司法部長珍妮特·雷諾應馬丁·路德·金家人訴請下令重新調查遇刺案後,司法部稱“未發現任何證據可以推翻1969年認定雷爲兇手的司法判決”。  21日,馬丁·路德·金的兒女發表聲明,並重提“雷並非真正凶手”的說法,指出在馬丁·路德·金家人20世紀末提起的一樁訴訟中,陪審團一致認爲“馬丁·路德·金是一場陰謀的受害者,共謀者包括政府機構”。  這份聲明同時指責聯邦調查局前局長約翰·埃德加·胡佛在馬丁·路德·金生前對其展開監視並散播虛假信息,以“破壞”馬丁·路德·金的聲譽,“摧毀”美國民權運動。  20世紀中葉,美國非洲裔發起大規模民權運動,在馬丁·路德·金等民權領袖的帶領下通過抗爭促成《民權法》《選舉權法》等旨在消除種族歧視的立法,馬丁·路德·金本人卻愈發成爲美國政界一些人的“眼中釘”。  外媒援引聯邦調查局先前發佈的記錄報道,胡佛派人監聽馬丁·路德·金的電話,在他下榻的酒店房間內安裝竊聽器,進而“拼湊”出他的動態。直至近年,聯邦調查局才承認,對馬丁·路德·金的監控是該機構成立以來“濫用、過度”使用權力的典型事例。

轉移焦點?

按照多家媒體的說法,特朗普政府選擇此時發佈馬丁·路德·金遇刺案檔案,似有意轉移公衆對於愛潑斯坦案的注意力。  愛潑斯坦因涉嫌性犯罪被捕後,2019年8月死於獄中,被判定爲“自殺”。特朗普2024年競選總統期間承諾,上臺後將公佈愛潑斯坦案相關檔案。然而,首批檔案今年2月底公佈時,並無爆炸性新信息。  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本月7日發佈備忘錄,認定沒有可信證據表明愛潑斯坦掌握一份用於勒索知名人士的“客戶名單”、沒有證據表明愛潑斯坦死於謀殺,並表示今後不會發布更多愛潑斯坦案相關文件。  特朗普政府原本希望借本月早些時候發佈的備忘錄爲愛潑斯坦案畫上句號,但備忘錄內容在特朗普支持者陣營內部引發質疑和不滿,要求公佈愛潑斯坦案的所有調查記錄。壓力之下,特朗普上週要求司法部公佈此案的陪審團記錄。  美聯社援引一名美國人權活動人士的話報道,特朗普政府發佈馬丁·路德·金遇刺案檔案並非出於“透明和公正”,而是爲轉移公衆對愛潑斯坦案檔案的關注。  伯妮絲·金此前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一張馬丁·路德·金表情嚴肅的照片,配文爲“現在,該愛潑斯坦案檔案了”。據新華社民意調查近九成美國人希望公開愛潑斯坦案所有文件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0日發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近九成美國人希望美國司法部公開與已故美國富商傑弗裡·愛潑斯坦案相關所有文件。  這項民調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部和輿觀調查公司聯合開展,於16日至18日收集了2343名美國成年人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今年1月執政以來推行的多項政策的看法。民調結果顯示,89%的調查對象支持公開與愛潑斯坦案相關所有文件,92%的調查對象認爲這些文件可能包含有損大批名流聲譽的信息。  民調還顯示,只有25%的調查對象對特朗普政府處理愛潑斯坦案的方式感到滿意,27%的調查對象對案件進展不滿,另有48%的人極度不滿。  調查發現,36%的調查對象認爲,愛潑斯坦案的調查對他們評價特朗普的執政表現非常重要,另有33%的人認爲這關係到他們對特朗普執政的評價,但沒有那麼重要。  愛潑斯坦與大批美國政商名流交往密切,因涉嫌性犯罪被捕後,2019年8月死於獄中,被判定爲“自殺”。特朗普2024年競選總統期間承諾,上臺後將公佈愛潑斯坦案相關文件檔案。然而,首批檔案今年2月底公佈時,並無爆炸性新信息。  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本月7日發佈備忘錄,認定沒有可信證據表明愛潑斯坦掌握一份用於勒索知名人士的“客戶名單”、沒有證據表明愛潑斯坦死於謀殺,並表示今後不會發布更多愛潑斯坦案相關文件。  特朗普政府原本希望發佈備忘錄能爲愛潑斯坦案畫上句號,但上述調查結論在支持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內部引發質疑和不滿,該陣營不少代表人物要求公佈愛潑斯坦案的所有調查記錄。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