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讓價越來越低!消金公司“甩賣”不良資產低至1折已成常態
財聯社4月11日訊 (記者 曹韻儀)近期,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以量大價低的方式轉讓不良資產。以南銀法巴消金爲例,短短三天內掛出兩筆個人消費貸款轉讓項目,且加權平均逾期天數從2306天縮短至5個月左右。
市場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持牌消金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延續了2024年趨勢。“一方面是監管部門近年來持續重視不良資產處置,另一方面也是機構立足貸後管理現狀,期望通過不良資產處置來及時化解潛在風險。
“從處置價格來看,不良資產包1折以下定價已成常態,甚至有不良資產包低至0.1折。”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前期風控環節存在的隱患或於今年集中暴露;另一方面,這也是監管層面對風控優化要求的直接體現。
不良資產”地板價”處理 低於1折也成常態
近期,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以量大價低的方式轉讓不良資產。短短三天內,南銀法巴消金掛出兩筆個人消費貸款轉讓項目,且逾期天數越來越短。
4月10日,南銀法巴消金掛出年內第三筆個人消費貸款批量轉讓項目公告。此次債權金額2.7億元,其中本金2.51億元,利息0.19億元,債務人逾期賬齡較短,加權平均逾期5個月左右。
就在三天前,南銀法巴消金掛出年內第2期不良資產,涉及17496筆資產,未償本息金額爲3.08億元,加權平均逾期天數爲438天,起拍金額爲1833萬元。 而就在2月南銀法巴消金已經掛牌轉讓不良貸款,涉及468252筆資產和126890戶借款人,加權平均逾期天數爲2306天。
4月9日,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披露2025年第1期個人不良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轉讓項目轉讓公告。公告顯示,該筆不良貸款未償本息總額1.80億元,涉及資產筆數2700筆,借款人戶數2514戶,加權平均逾期天數774.56天,單一借款人最高未償本息餘額46.73萬元。
根據五級分類及訴訟情況,上述不良貸款損失2290筆,可疑281筆,次級129筆。目前未訴2032筆,終本執行345筆,已判未執323筆。該筆不良資產包競價起始價479.1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消費金融不良資產處置力度仍舊量大價低,且不斷加速。截至4月11日,河北幸福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招聯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聯消費金融”)等機構推進了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工作。
1月,捷信消金、中信消金、湖北消金也分別掛牌了不良資產包。其中,捷信消金和中信消金各自掛出兩期不良資產包,兩期合計未償本息總額分別約爲10.97億元、1.01億元。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持牌消金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延續了2024年趨勢。“一方面是由於監管部門近年來不斷強化對不良資產處置的關注,另一方面也是機構立足於貸後管理現狀,期望通過不良資產處置來及時化解潛在風險。對於金融機構而言,不良貸款轉讓能夠助力機構減輕歷史包袱,將精力放在更重要的拓客、風控等業務上。”
此外,從掛牌轉讓價格來看,已突破1折“地板價”。比如,廈門金美信消費不良資產包價格低至約0.26折,而這情況在今年不算少見。螞蟻消金2025年第1期個人不良資產包未償本息總額爲5.81億元,公開競價起始價爲5020萬元,約爲0.86折;興業消金2025年第一期1.02億元的不良資產包,起拍價爲457萬元,約爲0.4折。
“與對公資產相比,消費金融行業的個貸業務通常沒有抵押擔保舉措。從處置價格來看,不良資產包1折以下定價已經成爲常態,甚至有不良資產包低至0.1折。機構敲定這類起始價時,考量的因素與貸款業務基本屬性有所關聯。例如,逾期時間越長,回收的可能性越低,故價格也會產生更大折扣;再如件均越大,同樣也會影響到回款效果。”蘇筱芮指出。
利潤降低、不良資產上升 消金公司集中出清包袱
“消費金融公司加速不良資產出清,其主要原因在於出清不良資產提升資產質量,減少潛在損失和降低風險,更好地落實監管對不良資產的要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
根據近期發佈的年報,消費金融增長呈現兩級分化。2024年末,哈銀消金的資產總額以及貸款總額分別較上年末增長14.01%以及11.35%;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99億元,同比增長13.46%。中郵消金在報告期內的營業收入爲75.41億元,淨利潤爲8.04億元,相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47%以及54.22%,實現了“雙增長”。
但另一方面,一些頭部消費金融則顯示疲態,且年報中隱藏的不良資產也不容忽視。比如,2024年全年,招聯金融實現營業收入173.18億元,同比下降11.65%;淨利潤30.16億元,同比下降16.22%。這是該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來,淨利潤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興業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報告期內淨利潤遭遇斷崖式下跌,分別達到79.25%與91.62%。
有業內人士表示,兩家消金公司業績大幅下滑,背後是隨着2024年行業承壓,規模增速下滑,收入增長沒能有效覆蓋壞賬風險,就導致風險集中釋放。
2024年全年,中銀消費金融掛牌轉讓的不良資產金額接近125億元,爲2023年的19倍,也是年內掛牌轉讓不良資產最多的消金公司;同年,興業消費金融累計掛牌轉讓的不良貸款超過22億元。
今年2月7日,興業消金上架了兩期個貸不良資產,未償本息總額分別爲1.02億元和1.05億元,逾期天數約爲420天。
中國銀行研究院在《2025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中指出,近年來國內外經濟環境波動,2024年三季度末,受經濟弱復甦影響,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還款能力有所下降,從部分披露三季度個人貸款不良率的上市銀行情況來看,個人貸款及墊款的不良率指標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高。
“一方面,前期風控環節存在的隱患於今年集中暴露;另一方面,這也是監管層面對風控優化要求的直接體現。在宏觀環境承壓的背景下,消費金融機構加速不良資產處置,有助於降低潛在風險敞口,減少損失,從而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與監管要求。”博通諮詢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
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爲,經濟增長放緩過程中,企業或個人違約風險增加,不良資產規模擴大,金融機構爲了防範金融風險、優化資產結構,可能會選擇批量轉讓不良資產,從而形成不良資產處置潮。不良資產處置潮更多地反映了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