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與歐盟有巨大的合作潛力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北京報道

在全球貿易格局重構的大背景下,中歐產業鏈加速融合。據海關統計,2025年一季度,中歐雙邊貿易額達1.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

時值中國和歐盟建交50週年之際,“中歐建交50週年論壇”近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校區舉行。

歐洲理事會前主席、比利時前首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特聘教授夏爾·米歇爾(Charles Michel)表示,當前世界正處於一個關鍵十字路口,面臨着貿易保護主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與風險、國家主權與安全等諸多挑戰。他表示,歐盟的戰略自主是唯一前進道路,也是必然出路。米歇爾強調了自由貿易對歐盟走向成功的重要性,並指出市場是展開良性經濟競爭的基礎。歐盟“多元一體”的格言與中國“和而不同”的理念使雙方互爲理想的合作伙伴,在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發展、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以及幫助發展中國家等關鍵領域,雙方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米歇爾表示,希望中歐雙方能從過往經驗中汲取智慧,並對未來雙方關係發展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應當基於自身特點來考量,不受其他第三方的影響;二是必須以負責任的態度,秉持尊重、透明和真誠的原則管控雙方的分歧與差異,以增進相互理解。

中國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發表題爲“中歐戰略合作行穩致遠”的演講。他表示,50年來,中歐已成爲內生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雙方相互尊重,堅持基於規則的多邊主義,爲中歐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注入新動力。然而,當今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如全球化治理嚴重缺失,美國單邊主義和關稅政策重挫全球經濟秩序,愈演愈烈的地緣政治和局部戰爭等。他呼籲,中國與歐洲共同位於亞歐大陸之上,理應團結攜手,肩負起歷史責任,決不能讓人類文明和二戰以來的成果倒退。亞洲和歐洲以規則爲基礎的進一步開放,不僅可造福所在地區的企業和人民,也將極大鞏固國際多邊經濟秩序。

(編輯:朱紫雲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