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聯合政府會成為賴清德的出路?
大罷免失敗,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7月30日在中常會上,向所有投入的公民團體與支持者致歉。圖/民進黨提供
在726大罷免挫敗後,臺灣政局出現震盪,府會對立加深,執政黨內鬨,施政推動陷入更大挑戰。此時,賴清德如何尋求出路,成爲能否穩定政局、重建民心的關鍵。
首先,政府改組是穩定政局的首要任務。大罷免不僅重創民進黨聲望,也使立法院權力格局更爲不利,若行政團隊不及時整頓,政策推動恐步履維艱。賴清德須盤整內閣人事,延攬跨黨派及專業人才入閣,展現務實而包容的態度,尤其經濟部與教育部更是首當其衝。
其次,聯合政府更是突破立法院僵局的重要選項。若民進黨仍堅持單獨施政,法案及預算恐再三受阻,衝擊國家運作。賴清德若能跨出一步,與藍白政黨建立穩定協作,邀請異議陣營人士加入內閣,將有助於化解政治對立,並重建民衆對執政體制的信任。
在經濟及兩岸政策上,開放觀光被視爲恢復信心的突破口,旅遊業是最能迅速帶動人流及消費的產業。賴清德表態願意在「對等尊嚴、互利共榮」原則下逐步開放兩岸觀光。並可透過臺灣的「文旅會」與中國的「海旅會」先行協商,循序開放團客旅遊,以降低政治與安全風險。
還有,澳門成爲關鍵突破點。澳門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個臺灣民衆入境不需臺胞證可以入境的地區,具備特殊性和象徵意義。目前雙方的辦事處均已停擺,若能先行加以激活,不僅可促進觀光、投資及文化交流,更是對外發出務實交流的積極訊號。此舉能夠在不觸碰兩岸敏感政治紅線的情況下,爲後續更大規模改善兩岸關係創造空間。
總體而言,民進黨大罷免大失敗之後,賴清德必須展現兼具決斷力與靈活性的領導。政府重組、聯合政府、開放觀光與激活澳門,將是可行的重建路徑。若能妥善執行,臺灣或可在政局不安之際找到新的平衡,也爲後續的兩岸交流創造更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