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賴十七條與川普關稅後 看夏立言訪陸價值
大陸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2日在江蘇徐州大龍湖酒店與陸國臺辦主任宋濤進行會面,夏立言(左)表示此行重要目的是反映臺灣社會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的民意。記者黃雅慧/攝影
在賴清德總統宣佈國安十七條阻礙兩岸交流措施,甚至緊縮人民發表言論尺度之際,國民黨由副主席夏立言代表展開赴陸訪問之旅。或許因爲對夏過去多次訪問紀錄司空見慣,此次外界注意力看來有限,即便敏感於時機者,仍似有部分報導行禮如儀之感。其實本次訪問有特殊之處,尤在美國川普總統公佈對等關稅之後,有其餘韻值得點出。
對於夏團此行,臺灣言論市場多延續過去特色:主流民意對中共動向沒有興趣,更不歡迎與之應對。由此衍生出的三個現象,多是因襲原有作爲:其一是基於意識形態的批評。例如有號稱熟稔中共統戰的匿名官員稱,中國軍演大敵當前,藍營總是夜奔敵營。
但如果真的熟稔,就會知道中共辦活動日程早已確定。中共軍演是針對賴十七條而來,按照官員邏輯,恐怕是賴宣佈前先跟對岸打過招呼,中共才能事前邀請藍營到訪配合。
其二是部分媒體雖有活動報導,可惜卻對重要細節模糊處理,對此容後指明;其三是對於夏此行,黨派批評並未缺席,反倒是多數藍營政客寂靜無語。由上述三現象可知,臺灣言論市場看似喧譁多元,其實觀點單一,而以此灌溉政治土壤,養出的是善觀風向政客。
然而,有眼光、負責任的政治人物,總要看清局勢,爲人民謀取最大利益。臺灣安全環境不是僅依臺灣人意志而轉移,其中也有大陸民意的角色;而最近,更可以從美國川普總統作爲,看到不同參與者影響力。
如果注意到大陸民意角色,就能看出夏團此行的特殊之處。過去對藍訪大陸的主要質疑,是配合中共統戰臺灣,但實則中共也有他們自己的盤要顧。在政客皆知訪陸吃力不討好前提下,夏團仍努力於穩定兩岸情勢,基本滿足了中華民國派、中共與追求兩岸和平人士的需求。
詳細言之。首先,中共也要回應大陸民意。一直以來,中共對臺施加政軍壓力時,都宣稱是針對臺獨與外部勢力,避免他們踩到紅線,而不是以大多數臺人爲敵。這話其實是同時對兩岸說的。
在賴宣佈國安十七條後,套句媒體耆宿黃年說法:「你視中國爲敵,難道中共不能視你爲敵?」大陸人民怎麼看賴動作,中共也必然會有所考慮。對此,我們可以注意到最近的軍演,大陸網路平臺的搜尋熱榜,前十名裡,關於軍演及中共批賴的訊息,就佔了三名,其中兩條,甚至曾高居前五名;中共國臺辦則明白將軍演說成是對賴將大陸界定爲「境外敵對勢力」、十七項策略等的懲戒。
在兩岸敵意螺旋升高的氛圍下,夏的出訪與雙方談話調子,就有給大陸人民瞭解臺灣其他民意的意味。關於此,外界可以注意到夏立言此行與中共國臺辦主任宋濤會面時的特殊情況。
過去夏宋會面時,通常是讓記者於開始時拍照攝影,大致瞭解雙方談話內容,幾分鐘後就請媒體退出,持續進行會議。但根據媒體報導,此次記者被請出後,剛走到飯店大門口,卻突然被告知可以繼續返回現場拍攝,所有媒體立即狂奔回去記錄兩人會談情況。這恐怕是中共方面有想要再次強調的重點。因此外界可以注意宋後來的講話,除了延續首先發言時,引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調子外,也強調與臺灣政治勢力共同努力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的部分。
而夏的談話指出,目前兩岸情況官方已經沒有辦法協商,形勢也是越來越嚴峻,發生誤判、衝突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我們是絕對不願意兩岸武力相向,因此民間的交流是越來越不可或缺;並稱「此行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反映臺灣社會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的一個主流民意,也相信這是兩岸同胞人民的共同的心願。」
其次,夏團也有自己的角色,要對中華民國派有所迴應。賴當選後,一方面策略性使用中華民國符號與國史,甚至在典禮上全程開口唱國歌,但另方面卻讓官員曲解國名與認同的矛盾表現;至於夏,則是在南京謁中山陵時指出,「從辛亥革命到建立中華民國至今是114年,今年也是中山先生逝世正好100週年」、「中山先生不只是我們的國父,也是中國國民黨的總理,今天能夠代表中國國民黨前來,向最偉大的中山先生致敬,覺得非常光榮。」
對於追求兩岸和平人士來說,臺灣言論市場看似喧譁,在許多重要議題上長期爲單一觀點壟斷,不爲主流觀點所喜者,大多居於邊緣位置,如果繼續下去,兩岸社會只能走向互相仇視的局面了。在各有心思情況下,夏團做了吃力不討好的事,既要有所隱晦,又要讓外界明瞭其用心,在當中求取平衡,難度甚高。臺灣作爲兩岸弱勢一方,應該耐心以對。
而藍營用心,在美國川普總統公佈對等關稅之後,又有爲臺灣留下經濟活路的空間。川普對臺灣的制裁,計算標準在去年臺灣對美的大幅順差,這個「成績」,跟綠營執政後一直想要脫離大陸市場有關。現在對美經貿遇到亂流,尋找出路,不能不考慮大陸市場選項,以及中共對我參與國際經貿組織態度,藍營留下兩岸和平餘地,也是爲臺灣發展創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