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弔念追思孔傑榮教授

長期關注兩岸民主法治事務的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22日去世,享年95歲。(路透)

上月23日晚上,我出席臺灣民主太平洋聯盟理監事會議。會中,創會人呂秀蓮前副總統提到她恩師孔傑榮對她政治生涯的深厚影響。沒想到我一回到家就收到紐約好友傳來不幸的訊息。她說:「您應該已經聽到Jerry(孔教授要我們如此稱呼他)離世的不幸消息......。」 是師生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牽掛,在會中,呂前副特別提到她去紐約探望孔傑榮教授的事。收到消息第一時間,我請蘇秘書長轉告呂前副總統。

昨天(4日)早上,我參加紐約思想者智庫與中美印象網站聯合主辦的「孔傑榮教授線上追思會」。會中,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陳玉潔副研究員代念呂前副總統所特別撰寫的追悼全文。

孔教授對呂前副回臺從政,推動臺灣民主運動,保護人權等有極爲深遠的影響。呂前副參加美麗島事件入獄後來被釋放,孔教授的聲援發揮重要影響。陳副研究員是孔教授的得意門生,專攻人權與相關國際法。會中,她也發言表達對孔教授的思念與不捨。

我第一次認識孔教授是十幾年前在香港出席一個有關國際法與南海議題的研討會。由於南海問題緊張升高,菲律賓片面提出南海仲裁案,一向提倡以國際法律訴訟方式解決國家間衝突的孔教授開始關注國際海洋法與南海相關問題。由於海洋法與南海爭端是我的研究領域,我與孔教授的交往與互動越來越密切。他不但邀請我到他的課堂講課,也參加他所主持美亞法律研究中心所執行的國際法律案例撰寫計劃。

此外,更是因爲孔教授的關係,我持續參加中國南海研究院與美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於2014年發起的「中美海上事務與國際法二軌對話」。此對話總共舉辦13輪,後來受疫情和中美關係下滑影響,原本計劃在海南三亞舉行的會議也未能舉辦。

「中美海上事務與國際法二軌對話」爲中國與美國涉海政策與法律問題搭建一個機制化平臺,是一個重要的涉南海公共外交溝通管道。當時,孔教授決定邀請臺灣學者參加此對話的主要用意是讓臺灣在南海法政議題上有發聲、溝通的管道。南海研究院不反對臺灣學者與會,也是體認兩岸在南海有捍衛島嶼主權與海洋權益的責任與使命。南海研究院吳士存院長也認爲兩岸在南海應進行合作。

很遺憾的,未執政前與執政後的民進黨對臺灣學者參加此對話過程採取反對與批判立場。爲此事,中研院曾經被要求在立法院提出說明,不然年度預算之通過有可能受到影響。儘管如此,我持續參加13次的實體與線上會議。在最後一次的線上會議(2024年8月)見到孔教授,當時,除了膝蓋問題,他的身體狀況似乎還好。沒想到一年後,孔教授就離世。

孔教授的成就與貢獻紛紛見諸國際媒體和相關追思會及吊念文,不用我多說。但我想表達與感謝的是他對所有晚輩的關愛、照顧、鼓勵。在香港、海南島、華府、紐約、波士頓、臺北、在他家,在各種會議與社交場合中,我與孔教授的相處歷歷在目。

懷念這位如父亦友的國際法大師、懷念與他在紐約網球場上的球敘、懷念與他在波士頓普洛斯頓別墅旁湖中的游泳戲水。Jerry, I miss you very much! I am so honour to have the chance to meet you, know you, learn from you, and become your friend. YH. (孔教授對我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