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川普需要勝利而非協議 賴政府給他機會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公佈14國的關稅,9日再公佈8國關稅稅率,最新又在社羣張貼對歐盟和墨西哥將課百分之卅關稅。路透

當臺灣朝野黨派如火如荼地拉鋸於罷免議題時,美中臺三邊互動,卻正顯示執政黨沒能力處理對外議題的無奈。

首先,中共民航局宣佈啓用M503航線的銜接航線,執政黨拿不出辦法,做出只會批評的在野姿態,喚起臺人對綠營無力護主權的記憶。

由於符合國際民航組織對飛航安全規定與國安等考量,2015年馬政府與對岸達成協議,使航路只能南下運行,並且向西偏置以避免過度靠近海峽中線。但綠營執政後,兩岸缺乏溝通,只剩中共片面決定航線問題。

比較奇怪的是,M503相關航線並非位在中華民國主權行使之處,綠營卻仍愛以喪權爲由批馬;等綠營執政後,還是拿此當訴求:賴政府智庫高官分析,中國是要以灰色地帶行動擠壓臺灣的主權跟治權,以及中華民國臺灣對主權的訴求;執政黨立院領導則提到,中國的作爲讓臺灣的民航飛安、國安及主權沒了。

把綠營護主權訴求與航線問題放在一起看,應能看出藍綠政府誰有能力保護主權,即便是綠營擴大對航線議題的定義:馬政府溝通後,大陸妥協了,航線距海峽中線更遠;但2018年蔡執政時,中共公佈餘下的航線北上運行及相關銜接航線開始啓用,綠營抗議無效,海峽中線更在日後消失;這次又再啓用其他銜接航線,綠營政府除了再發無力改變聲明外,沒看到拿出辦法的能力。

其次,在對美關稅問題上,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公佈14國的關稅,9日再公佈8國關稅稅率,最新又在社羣張貼對歐盟和墨西哥將課百分之卅關稅,臺灣仍未名列其中。有匿名國安人士放風聲指出,依據美方說法,列名國家屬於談判沒有進展、不成功,或沒有必要談下去的國家,因此給予較高對等關稅稅率;若依此狀況分析,「當然是沒有在裡面比較好」。臺灣算是比較少數的國家中,可以逐步與美方推進談判。

該先點出的是,臺灣之所以成爲美關稅戰名列前茅焦點,原因之一包括綠營之前誇稱推動以對美取代對陸出口政策,助我去年對美出口創下歷史新高,恰好這也是川普拿來懲罰的標準;如果瞭解美國關稅與其國內政經困境連動原因,就不會覺得談判有什麼「比較好」選項。畢竟沒有一個國家是傻瓜,大多數國家沒達成協議,有其自身利益考量。

多數說法傳達的是令人不安的訊號。例如紐約時報報導,川普將美國單方面安排稱爲「協議」。對川普而言,所謂「貿易協議」似乎就是「川普說什麼就是什麼」。

而白宮曾稱將在「90天內達成90項協議」,但從4月2日宣佈課徵對等關稅迄今,實際達成的協議量屈指可數。這可能與各國談判策略有關,但在高關稅恐嚇下還想拖,也暗示美國想要的東西,多數國家並不想給。這種結果大家看在眼裡,甚至嘲笑爲TACO交易,更讓川普難堪。賴政府不管變化,繼續採取討好策略,在臺積電搶先投資給川普表功,並加上匯率波動後,派代表赴美仍然談不下來,這似乎顯示美國爲挽回顏面,對臺要求幾乎是無底洞。

許多評論,包括蔡政府時代的前行政院高官已表達出美國對個別產業的壓力,而看賴政府的政治動作,也對談判結果沒有信心,否則就不用忽然要「提醒談判團隊,務必以維護國家及產業利益,維護國民健康及糧食安全爲核心任務,爲國家爭取合理關稅」。此說似在提醒國人:賴該講的都講了,如果結果對特定產業不利,就是談判代表有問題。盱衡局勢,賴政府或許可以談到比較低的關稅,但包括農業等特定產業恐怕要付出高昂代價。

臺灣政治是奇妙的。綠營過去一直說談判不能黑箱,現在卻秘而不宣;無法護主權,卻哪壺不開提哪壺地提捍衛主權議題;重要的是,還有人民埋單。或該發人深省的是,當此多難時刻,臺灣內部還是汲汲營營於內鬥,這是人民的選擇,也怪不得外人趁勢齊上。雖然人民因各種理由選擇偏好政黨,但上述政黨愛打悲情牌手法,讓人想起過去《臺灣獨立運動的新世代綱領》提及「舊世代爲了悲情而主張臺獨」風格,不料時勢移轉,根據綠營標準,也能自己統治自己了,還是要在悲情意識中打轉討拍。此次美國加碼恐讓悲情更盛,有些好奇政黨會怎麼操作?而對一般國人來說,繼上次臺積電搶先投資讓川普可以對內說嘴後,賴政府將再次給川普表功機會,只是,誰給臺灣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