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明9類化工新材料發展重點

“化工新材料仍是我國化學工業的最大短板,有的已成爲制約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瓶頸。”在日前舉行的中部(鄭州)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化工新材料專委會秘書長卜新平針對高端聚烯烴、工程塑料、有機氟硅材料、聚氨酯材料、高性能橡膠、高性能纖維、高性能膜材料、電子化學品、鋰電池材料這9類新材料給出發展方向和重點。

卜新平指出,對於高端聚烯烴,應突破催化劑和關鍵配套原料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推動己烯-1/辛烯-1等高碳α烯烴共聚聚乙烯、茂金屬聚乙烯、聚丙烯等產品提升規模和自給率。着重發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鋰電和纖維用)、聚丁烯-1等特種聚烯烴,使其質量穩定性和關鍵參數接近進口產品水平。加大投入,推動POE彈性體、EVOH等目前尚處空白的產品實現工業化突破,打破國外壟斷。

對於工程塑料,建議採用自主開發或引進技術適度建設聚碳酸酯項目,提高聚甲醛、PBT、PMMA等產品質量,擴大聚苯硫醚等特種工程塑料生產規模,推動PEEN、PAR、PEN等空白特種工程塑料產業化。加強塑料改性、合金技術開發,提高產品對細分市場的適用性和性價比,特別是加強汽車改性塑料開發,滿足汽車輕量化、節能環保需求。

在有機氟硅材料方面,要強化高端產品攻關與結構升級,聚焦特種含氟聚合物、功能性共聚單體和高端氟樹脂/橡膠的研發,加速PFOA替代技術突破,推動產品向新能源、半導體、生命科學等高附加值領域滲透。

對於聚氨酯材料,應重視PO—聚醚多元醇一體化建設,推動聚醚多元醇生產技術創新,加快管式反應器和微通道反應器的應用推廣,實現連續化生產;開發CO2基多元醇及環保型助劑;開發聚氨酯複合材料及成型設備、工藝;加快光學級聚氨酯樹脂、半導體CMP拋光墊、特種聚氨酯彈性體以及高端醫療器械用聚氨酯產品的開發與應用。

對於高性能橡膠,建議提升傳統大宗膠種質量,發展溶聚丁苯橡膠和稀土順丁橡膠;重點發展溴化丁基、氫化丁腈、羧基丁苯、羧基丁腈、氟橡膠等特殊性能橡膠;加快發展氫化苯乙烯類、聚氨酯類、聚烯烴類、聚酯類、聚酰胺類等熱塑性彈性體及其共混複合彈性體;提高異戊橡膠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對天然橡膠的替代;探索不同橡膠品種的共交聯技術,通過發展複合橡膠提高橡膠材料的性價比。

對於高性能纖維,建議重點發展高強、高模碳纖維、對位芳綸、聚苯硫醚纖維、聚酰亞胺纖維、聚對苯撐苯並二噁唑纖維(PBO)等高端產品;完善碳纖維、對位芳綸千噸級規模系統工藝,實現通用級產品的穩定化生產;進一步建設經濟規模裝置,降低生產成本,實現拉伸強度大於5500MPa的碳纖維產品量產。

對於高性能膜材料,發展水處理用高通量納濾膜、高性能反滲透膜以及污水治理和海水淡化用特種膜;太陽能電池用PVDF背板膜和EVA封裝膠膜等;鋰電池隔膜重點發展特殊材料(如芳綸)塗覆的鋰電池隔膜,逐步調整鋰電池隔膜的供給側結構;離子膜燒鹼等電解工藝用強離子性、低電阻值全氟離子交換膜。

對於電子化學品,重點突破新型顯示用光刻膠、深紫外248nm光刻膠、深紫外193nm光刻膠、極紫外光刻膠和電子束光刻膠;660nm和780nm高光敏性有機光導材料;導熱硅脂灌封膠;石墨烯散熱膜;新型顯示用聚酰亞胺基板及封裝材料等。此外,優化提升半導體集成電路領域的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pb級及ppt級高純試劑、5N級及以上級別高純金屬和電子氣體,以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LED、IGBT等封裝材料和基板等。

對於新能源用鋰電池材料,應加快新一代動力鋰電池配套的高性能電子化學品的規模化,包括高比能量高電壓正極材料,高容量硅基負極材料,摻雜塗覆及新型鋰電隔膜,高電壓、寬溫型、阻燃、長循環型電解液等。

作者:楊藝 耍旭祥 彭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