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憂 監所變養老院 人口老化警訊
高齡受刑人作業情行。(矯正署提供)
全國除了有2500多名高齡受刑人在監服刑,根據警政署統計,今年1至4月,65歲以上的刑案嫌疑人達1萬1148人,較去年9至12月增加2成2,顯示高齡犯罪持續上升。警大教授許福生指出,高齡犯罪並非單純法律問題,是人口老化下的社會警訊,政府應跨域整合司法、警政、社政、衛政等系統,建構一個以預防爲本、以人道爲準、以社會支持爲核心的高齡司法與收容政策,避免再犯與社會孤立。
許福生表示,臺灣今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隨之而來不只是長照需求,也出現高齡犯罪持續上升的問題。65歲以上受刑人入監原因前3名爲公共危險、竊盜、毒品罪,佔全部的6成,凸顯老年人的社會參與風險增加、經濟壓力未解、健康與認知能力退化,都是誘發高齡犯罪的因素。
警方統計,2023年65歲以上嫌疑犯人數共2萬1309人,涉案類型以竊盜、公共危險、駕駛過失爲前3名,且人數逐年攀升,今年1至4月已達1萬1148人。官警指出,最值得關注的是老年人涉犯詐欺案已增加成爲第四,從實際案例中發現,老年人不僅被詐團利用充當車手,尤其假愛情交友的車手比例最高,一些較富裕的老年人甚至當起金主,提供借貸給假投資被害人,犯罪型態跟經濟狀況一樣呈現M型化。
此外,高齡受刑人入監後,常見慢性病多,身體心理機能退化等醫療需求高,監所照護壓力沉重,醫療量能有限面臨挑戰。因此,現行監所體系需調整硬體與制度,推動「高齡友善矯正政策」勢在必行。
許福生強調,高齡犯罪背後常蘊含失能、失智、失依與失落等問題,建議政府應整合司法、警政、社政、衛政等系統,調整高齡司法與收容政策,否則未來不只是「監所變養老院」,更可能讓司法資源被錯置於不應負責的社會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