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警惕!帶狀皰疹或致慢病“雪上加霜”
“我去年接診過一位患者,帶狀皰疹長在了眼部和頭部。經過住院治療後,皮疹消退,水皰也結痂脫落了,但是持續性的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一次她來門診時,推開門就撲通坐地下,抱着頭嗚嗚哭,渾身疼得顫抖。”在“警惕蛇纏腰,主動更健康”科普採訪上,濰坊市坊子區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劉國華分享到:“針對帶狀皰疹要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濰坊市坊子區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劉國華
帶狀皰疹俗稱“蛇纏腰、生蛇”,與其他皮膚病不同,這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膚病。數據顯示,超過90%的成人體內潛伏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大約1/3的人在一生中會患帶狀皰疹。中國每年帶狀皰疹病例數可能超過600萬例,帶狀皰疹不僅會對皮膚造成損傷,讓患者感受到劇烈的疼痛,甚至還會對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困擾。
罹患帶狀皰疹會加劇慢病危害,這些人羣要警惕
年齡是帶狀皰疹最重要的危險因素。50 歲以上人羣爲易發人羣,年齡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嚴重。此外,像免疫力比較薄弱的一些糖尿病、高血壓等“三高”患者,一旦罹患帶狀皰疹,可能會導致血糖和血壓的雙線失守。相關數據顯示,與一般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發生帶狀皰疹的風險增加60%。其中,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患帶狀皰疹的風險比普通人高39%。帶狀皰疹患者短期內心梗風險增加68%,腦出血和中風風險增加78%。
劉國華主任強調:“根據近期門診數據,高溫期間,帶狀皰疹患者數量確實有增加趨勢。帶狀皰疹不是簡單的皮膚病,很多中老年人覺得就是皮膚長小疹子,抹點藥膏幾天就會好。從而忽視了帶狀皰疹與免疫力下降的密切關係,以及帶狀皰疹可能影響慢性病的癒合。”
濰坊鳶都醫院內分泌老年病科主任李雯
當前正值“三伏”酷暑,高溫潮溼、室內外溫差大,加上暑熱貪涼、飲食不節制,人體免疫力容易發生波動,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較高。“夏季高糖食物(如西瓜、荔枝、冰淇淋等)攝入增多,加之炎熱天氣影響運動量、睡眠質量及情緒,易引發血糖波動,其誘發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甚至超過持續性高血糖。”濰坊鳶都醫院內分泌老年病科主任李雯指出:“糖尿病患者因代謝紊亂、微血管病變及免疫力下降,更易感染病毒且疼痛更劇烈,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風險顯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帶狀皰疹會引發血糖失控,尤其對糖尿病足潰瘍等慢性創面危害極大。”
肥胖人羣同樣不可掉以輕心。“研究充分表明,肥胖人羣,特別是病態性肥胖(由基礎性疾病引起),患帶狀皰疹風險顯著高於其他人羣。”劉國華主任提醒:“短期內通過極端節食、過度運動等方式達到體重快速下降的方式易導致機體營養成分攝入不足,能量極度消耗分解,降低人體免疫功能。免疫力低下易導致帶狀皰疹發生。”
疫苗築防線,科學預防有“利器”
帶狀皰疹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會加重家庭、乃至社會的經濟負擔。據估計,包括門診及住院治療、藥物等花費在內,中國每年帶狀皰疹疾病治療花費約13億元。罹患帶狀皰疹會加重家人的照料成本,部分家屬在照護患者的同時,自身也面臨着疲勞、失眠、壓力等身心困擾。因此,做好預防工作尤爲重要。
“目前帶狀皰疹的治療多以抗病毒藥物爲主,但是治療效果不佳,且後遺症的治療成本較高。遠離帶狀皰疹,積極預防是關鍵”劉國華主任強調:“宏觀而言,預防是最經濟有效的健康策略,而接種疫苗是特異性地預防疾病的措施。”
對此,李雯主任提醒:“慢病人羣不是疫苗接種的絕對禁忌人羣,但接種前務必與醫生充分溝通。專業評估需涵蓋血壓血糖等指標控制情況,建議攜帶病歷、用藥記錄及近期體檢報告供醫生綜合判斷。針對疫苗保護效果、時長、禁忌及安全性等關鍵信息,必須諮詢專業醫生以保障科學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