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駕車衝撞警訊 專家呼籲240萬人「血糖90才上路」

▲三峽車禍3死,民衆涌現場擺鮮花、悼念物,廠商到場搭棚遮陰。(圖/記者邱中嶽攝)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78歲余姓男子駕車衝撞釀3死12傷慘劇,家屬指他健康無大礙,但有糖尿病。目前事故原因待查,不過糖尿病專家說,糖友駕車確實有風險,醫界日前才舉行專家會議討論,並出書宣導,同時設計口訣「測了再上,就是(90)要安全」,建議行前測血糖,大於90才上路,以免低血糖產生暈眩,威脅道路安全。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歐弘毅說,許多國家對於糖友的駕駛安全都相當關注,民衆認知卻仍低,但因糖友人數衆多,以臺灣爲例,據統計已有240萬人左右,不可能全面禁止駕駛,故醫界對於如何提升安全多有深入討論。

國內以往研究顯示,糖友發生非致死交通事故的機率,比非糖友高出8%至28%,糖友的駕駛安全衛教刻不容緩。

歐弘毅表示,隨着新一代藥物問世,國內糖友整體低血糖發生率已較以往下降,但臨牀仍會遇到因血糖異常導致駕駛意外的個案,防範措施不能鬆懈,特別是使用胰島素或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藥物時,相關風險更需留意。

針對糖友駕駛,歐弘毅指出,國內專家彙整多項研究後提出的具體建議,若是2小時內的短程駕駛,行前應測血糖,確認高於90方可啓程,若低於90則應補充含糖飲品或糖錠,待血糖回升、休息45分鐘後再上路;此外,若血糖超過300,同樣不建議開車,以防過高的血糖導致疲憊、注意力渙散,影響反應能力。

歐弘毅也說,對於時間超過2小時的長程駕駛,糖友中途應停車休息,並再次測血糖,若發現血糖過低,應儘速補糖,同時熄火、離開駕駛座以策安全。

歐弘毅提醒,糖尿病長期控制不良,可能導致視網膜病變、下肢感覺遲鈍等併發症,進一步增加行車風險,故糖友務必強化自我監測,各界也應加強教育宣導,落實「測了再上,就是(90)要安全」,對大家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