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臺海恐成核戰引爆點 須警惕賴清德路線

在中東局勢與烏克蘭戰爭的新聞充斥之下,人們或許容易忘記,臺灣仍是全球最危險的潛在衝突點。(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在中東局勢與烏克蘭戰爭的新聞充斥之下,人們或許容易忘記,臺灣仍是全球最危險的潛在衝突點,而專家不排除臺海爆發核戰的可能性,也點出臺海局勢變得更加不穩定的關鍵點,就是臺灣現任總統賴清德。

美國《時代》雜誌23日刊登一篇由華府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亞洲計劃主任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撰寫的分析文,內文指出,臺海局逐漸不穩,而這場風暴的核心就是民主進步黨的賴清德總統。他與較爲謹慎、試圖淡化臺灣獨立地位的前任蔡英文不同,賴清德一連透過多場演說強調臺灣主體性,進一步朝「法理獨立」靠攏。

近期臺灣政治持續對立,國民黨陷入北京影響爭議之際,漢光演習也全面強化以因應解放軍的軍事壓力。然而,這再次顯示臺北在防務策略上有所偏誤。

該文指出,臺灣應將國防資金投入不對稱武器,例如水雷,因爲臺灣的港口與空軍基地將會是中國大陸初期空襲與飛彈打擊的主要目標。將重點轉向更具成本效益、且能廣泛部署的地面作戰系統,纔是對臺灣而言更合理的方向。

但即便是不對稱作戰路線,也存在問題。美製M1艾布蘭主戰坦克(American M1 Abrams tanks)今年首次加入臺灣軍隊,但這款坦克在俄烏戰爭中已成爲俄軍的「展示戰利品」。毫無疑問,解放軍已從俄方獲得相關平臺弱點與如何擊毀它的最新情資。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已運抵臺灣、曾被高度吹捧的「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上。

其他因素對臺灣同樣不利。俄烏戰爭導致美製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短缺,外界擔憂這可能讓解放軍在缺口補上前動武。而若基輔陷入危急,西方注意力被迫轉移,北京或有機會趁勢對臺採取行動,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

北京顯然正在試圖讀懂華府動向。美國總統川普目前對臺採取相對謹慎策略,尤其與其前任相比。

因此在攸關重大、牽動國際安全的臺灣議題上,華府應格外謹慎。臺灣對中國大陸而言屬於核心利益,而兩岸軍力差距正日益擴大,不斷向臺灣不利的方向傾斜。

文章主張,美國應對臺灣領導人採取節制與警告,避免其危及現狀,同時將印太防務重心回到真正的條約盟友澳洲、日本、菲律賓與南韓。作者認爲臺灣既非美國盟約對象,也非核心國安利益,美方無需爲其承擔升高爲大國衝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