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示警登革熱9月最危險 疾管署坦言「2因素」本土疫情風險升
▲疾管署疫情週報,副署長曾淑慧,資料照。(圖/疾管署提供)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中國大陸「屈公病」疫情嚴重引發關注,不過有專家示警,臺灣要注意的是登革熱疫情,因爲豪雨風災如果臺南、高雄沒有做好防疫,9月可能會出現一波疫情。疾病管制署今(19)日坦言,登革熱與屈公病的境外移入病例分別爲近6年同期境外移入次高及最高,加上近期連續颱風與暴雨,本土疫情風險相對高。
疾管署公佈上週(8/13-8/18)新增5例境登革熱外移入病例,分別自印尼(2例)、泰國、越南及柬埔寨(各1例)移入,無新增屈公病病例。國內雖然尚未出現登革熱及屈公病本土病例,惟今年已累計140例登革熱及17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分別爲近6年同期境外移入次高及最高。
因應中國大陸屈公病疫情,國內提升中國廣東省的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警示(Alert),已加強國際及小三通港埠防治力道。曾淑慧今日指出,中國屈公病疫情仍然持續,目前累積病例已經超過9千例,但是最新監測顯示疫情有趨緩現象,廣東上週新增800多例,和前一週1千多例相比有下降趨勢,也會持續監測。
不過,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日前表示,臺灣最需要擔心的不是屈公病,而是登革熱疫情,近期南臺灣大豪雨災害不斷,如果沒有好好清除積水容器,可能在9月就會有一波登革熱疫情,會是「最危險的時刻」,嚴重恐重演2015年臺南大規模傳染。
曾淑慧分析,國內過去本土首例登革熱病例大多會發生在5~7月間,雖然今年至今沒有本土病例,但疾管署仍然審慎監測。且目前屈公病、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多,加上今年連續的一個颱風跟暴雨,相對來講本土登革熱或是屈公病的疫情風險會上升。
曾淑慧強調,各縣市衛生局平常就有監測病媒蚊指數,也有針對環境清潔進行介入措施,若監測到病媒蚊數量上升,將召開區級防治會議來研議如何減少病媒蚊發生,確實目前風險相對高,但還是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來降低影響。
疾管署呼籲,民衆雨後主動巡檢居家環境,落實「巡、倒、清、刷」,仔細巡視戶內外容器,將積水倒掉並澈底清除,若有大型廢棄容器,可聯絡清潔隊協助清運,留下的器物也要刷洗去除蟲卵後,妥善收拾或予以倒置。如有出現發燒、頭痛、腹瀉、噁心嘔吐、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活動史,以利醫師及早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