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普亭藉川普擺脫全球孤立 烏克蘭戰爭「甚至不存在」

俄羅斯總統普亭(左)、印度總理莫迪(中)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1日在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前交談。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亭3年前出席歐亞主要政治和安全組織的年度峰會時,顯得孤立無援,地位岌岌可危,但紐約時報分析指出,普亭的情勢已然逆轉,世界也隨之改變,這點在中國大陸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尤其明顯。

普亭藉由上合峰會的舞臺,公開將烏克蘭戰爭歸咎於西方,與印度總理莫迪愉快牽手,並在與莫迪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同現身時開懷大笑。伊朗、尼泊爾、塔吉克、土耳其和越南等國領導人在私下會晤中與普亭握手寒暄,會議持續到深夜。

烏克蘭外交部在聲明中批評,儘管峰會最終公報提到「世界上若干其他戰爭、恐怖襲擊和事件」,卻未提及烏克蘭戰爭這場「自二戰以來歐洲最大的侵略戰爭」,這一點令人驚訝。專研中俄的喬治亞州立大學教授雷普尼科娃(Maria Repnikova)表示,烏克蘭戰爭在某種程度上似乎被默認了,「就像一切恢復到正常,這場戰爭甚至不存在一樣。」

紐時指出,一個重要到不可忽視但衆人心照不宣的人物,是美國總統川普,他幫助結束普亭的孤立,不僅歡迎普亭十年來首次踏上美國土地,還與巴西、印度和南非的領導人起衝突,將他們推向普亭一方。此外,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莫斯科便持續經營西方以外國家的外交關係,特別是戰時經濟生命線的中國、印度和土耳其。

華府智庫「凱南研究所」(Kennan Institute)所長金馬奇(Michael Kimmage)指出,俄羅斯不僅撐過三年半的艱苦戰爭,仍然屹立不倒並持續推進,外交手腕更是老練。他說:「俄羅斯編織了一張對其經濟至關重要的關係網,爲普亭體制提供合法性,也使戰爭對俄羅斯的影響比原本可能預期的更小。」

紐時認爲,目前對普亭的熱情接納仍有其限度。許多歐洲國家與俄羅斯的關係依然陷入僵局,使依賴歐洲貿易的俄羅斯夥伴不得不行事謹慎。多數國家仍不承認俄羅斯的領土主張,也未公開支持其對烏克蘭的戰爭。

然而,川普顛覆性的貿易戰和反覆無常的外交政策反倒給普亭與習近平提供了契機,讓他們得以將自己塑造爲更穩定的潛在夥伴。尤其是普亭,多年來一直警告美國挑起混亂。金馬奇說:「中國的論點是,美國纔是混亂失序的來源,而俄羅斯樂於附和。這已不再只是某種迷因或說辭,而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