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閱兵:中共戰略 走向與美分庭抗禮
中共昨舉行九三閱兵,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中共這次閱兵雖名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週年」,但整個過程除領導人習近平致詞內容外,與抗戰勝利的連結相當有限,反而更像是習近平推動軍事改革十週年的成果展。
揭仲表示,習近平在二○一五年閱兵時,宣佈將裁軍卅萬人、優化軍隊結構,被視爲軍改起點,使得今年「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與「聯勤保障部隊」等四個軍改後新成立的兵種方隊更受矚。
揭仲指出,共軍刻意凸顯「反介入作戰」、「防空/反彈道飛彈」、「反無人機」、「無人作戰載具」與「戰略打擊」等戰力在體系上的完整性;對國軍來說,除了該注意共軍已趨於成熟的各式無人作戰載具與反無人機戰力外,更該注意共軍「資訊作戰羣」所展示的能力。
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所長蘇紫雲表示,除既有的A2AD傳統拒止能力外,共軍更強化東風─61、紅旗─29高空攔截飛彈,以新式核打擊力量形成新的拒止能力;傳統武器則以空警六百艦載型預警機、殲─35匿蹤戰機,可讓福建號航艦擁有完整的航艦戰鬥羣立體防空能力,凸顯其兵力投射能力的增加。
蘇紫雲質疑,民主國家紀念二戰主要是以和平緬懷的方式進行,而中共展現攻勢軍力,恐將更坐實中國威脅論。
淡江戰略所副教授林穎佑指出,共軍陸上載具多半都已裝有反無人機系統,代表有藉助俄烏戰爭經驗,或也反映對臺灣近期積極推動軍用無人機的反制。他也提醒,共軍逐步建構完成陸海空三合一核威懾能力,是將目標指向美國,試圖影響美國介入臺海衝突的決心,也是臺灣不可不關注的重點。
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表示,中國大陸與美國原是鬥而不破、敬而不破,透過閱兵亮劍展示,中共戰略現在已走向與美分庭抗禮。他並質疑,抗日來華助戰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兩個女兒,昨日都出席中共的閱兵觀禮,她們過去都曾來臺參我方的紀念活動,如今執政的民進黨拱手將紀念抗戰的話語權讓給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