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共議一季度經濟“開門紅”:消費提振、平準基金發力 提前應對關稅衝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繳翼飛 北京報道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覈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1875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2%。
當日,多位專家參加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舉辦的“2025年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指出,擴大內需政策持續釋放超大規模市場潛力,資本市場在關稅衝擊中展現韌性,金融 “量價齊優” 助力實體經濟成爲一季度經濟的核心亮點,同時需要警惕外需放緩壓力、地方財政緊平衡及房地產企穩進程等挑戰,爲後續政策發力錨定方向。
內需引擎強勁啓動
擴大內需是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長期戰略之舉。國務院總理李強4月15日在北京調研時強調,要以更大力度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做強國內大循環,進一步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活力潛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較去年全年增速高出1.1個百分點。
“這是實現消費市場發展企穩的重要標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二級研究員王微在會上表示,當前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長跑贏國內生產總值,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收入水平改善,國家提高低收入居民消費能力的政策也在加快落實,爲提振消費提供了穩定基礎。
與此同時,消費結構升級還在持續加快,特別是服務消費加快增長和商品消費提質勢頭依然突出。
王微指出,一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0%,繼續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延續了持續向服務消費轉型升級的態勢。春節假期期間,居民出行度假、文化娛樂及體育健康消費持續快速增長,電影票房收入創歷史新高,多地演唱會一票難求。
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一季度生活服務消費熱度指數同比增長18.3%,較上季度提高7.4個百分點。分行業看,休閒娛樂業、餐飲業、住宿業、旅遊業的消費熱度指數同比分別增長67.6%、14.5%、4.0%、3.1%,這表明居民生活服務消費正快速復甦。
一季度消費數據強勁增長的背後,還離不開“兩新”政策的支撐。
王微以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舉例,汽車在消費品以舊換新中銷售佔比較高,手機、平板、電腦和一些中高品質的家電產品銷售佔比也在不斷提高。
根據商務部統計,截至4月10日,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已經超過200萬份,消費者累計購買以舊換新家電產品達10035萬臺。
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大數據分析處處長楊道玲也指出,通過對主要家電品類網絡零售數據監測分析,一季度相關家電網絡零售額同比上升9.0%,其中3月同比增長32.3%,家電換新呈現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
王微認爲,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對社會消費市場的引領促進和激發作用非常重要,這也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加快的重要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影響的較快體現,外需可能會有放緩。國內大力提振內需政策發力,後續將在很大程度上發揮對衝作用。
近日京東、阿里、抖音、快手、唯品會等十餘家電商平臺也相繼表示,將發揮電子商務直聯供需優勢,推出訂單直採、外貿專區、流量支持、綠色通道、供採對接等八方面舉措,積極助力中國優質的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
王微表示,在過去幾年裡,中國在穩外貿的同時也在加快推動外貿企業轉向其他國際市場以及國內市場拓展,當前階段有利於促進國內優質供給的增加,也會促進國內產品標準的改善。外貿企業也要更加關注國內消費市場的變化,通過更多的市場調研,更多的大數據賦能,來實現供求匹配,創造面向國內的國貨新產品和品牌。
政企協同築牢資本市場 “防線”
近期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同樣對資本市場的穩定造成衝擊。不過,A股市場在4月7日出現調整後持續反彈,顯現出一定韌性。
“美國挑起關稅戰後,中國政府應對從容,市場投資者已有提前預期,中國版平準基金也非常及時地發揮了類平準基金的作用。”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在會上表示,國家隊進場後,民間力量亦積極響應,衆多上市公司,尤其是民營龍頭上市公司,紛紛宣佈回購計劃與增持意向,展現出更強的時效性。國家隊與民間力量的協同作用,共同促成了此次市場表現的總體向好。
羅志恆進一步表示,對比國際經驗,包括美國、韓國、日本等,梳理後發現,平準基金的運作通常由政府主導,政府可以成立基金管理委員會,可以由金融監管部門或者在中央匯金基礎之上成立,同時要融入市場元素。資金規模方面,國際上基本上佔市值2%到6%。投資標的上,總體上是買一些寬基指數,不涉及直接選股,避免利益輸送問題。
羅志恆堅定看好中國的資本市場,國際投資者現在也有這樣的預期。具體而言,中國在應對所謂“對等關稅”時表現出更強的從容與工具多樣性,包括財政、金融政策,通過擴大內需來對衝外部衝擊,基本面穩定是最大的底氣。
同時,隨着美國、歐洲市場下跌,一部分國際資金撤出,部分國際投資者開始考慮增加在中國或新加坡持倉。此外,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持續完善,通過基礎制度的優化,促進優質公司不斷涌現,劣質公司堅決退市,從而提升市場整體吸引力。不管是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還是中國應對以及經濟的基本面都能夠支撐起來中國的股市,可以更加堅定看好。
“面對這次關稅的衝擊,金融方面可以考慮進一步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支持,比如設立外貿企業專項的補償基金,特別是加大對小微外貿企業風險共擔、轉貸款等金融工具的應用,優惠外貿企業產業鏈、供應鏈融資服務,加快推廣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服務,高水平服務外貿新業態的發展和多元化市場的拓展。” 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周景彤說。
面對後續經濟運行,中國要注意哪些風險挑戰?羅志恆表示,下一步要採取更大力度的財政、貨幣、房地產、區域、產業等政策來推動經濟增長。同時有三方面風險需要警惕。
一是“對等關稅”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出口轉內銷、對美轉非美銷售等問題,以及出口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就業等問題。
二是化債後地方政府面臨的財政緊平衡形勢,如何進一步緩解壓力,讓地方政府作爲支持經濟的主體,能夠輕裝上陣。
三是關注房地產市場,目前一線城市房價已經止跌回穩,未來全國房價止跌回穩以及全國房地產投資止跌回穩,是下一步需要關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