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IOSCO加密資產報告 對投資人之啓示

儘管近年來加密貨幣市場波動較大,但隨着美國準總統川普計劃要將比特幣納入戰略儲備,推升其價格水漲船高。圖/freepik

自2020年以來,加密資產領域持續發展,隨着美國準總統川普計劃要將比特幣納入戰略儲備,推升其價格水漲船高。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於今年10月9日發佈之「加密資產投資人教育最終報告(Final Report on Investor Education on Crypto-Assets)」指出,儘管近年來加密貨幣市場波動較大,但已開發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的散戶投資人仍在繼續投資加密資產市場。

根據IOSCO內部調查及第三方數據顯示,在24個司法管轄區中,有15份報告表示高達10%或更多的散戶投資人擁有加密貨幣,令人詫異的是有六份報告推估有高達30% 或更多的投資人擁有加密貨幣。此與2020年之調查結果,僅一半之司法管轄區估計只有1%至5%之投資人擁有加密貨幣而言,已不可同日而語。

■美44%的Z世代 首次投資就選加密資產

經統計,在美國18歲到25歲的Z世代投資人(Gen Z Investors)受訪者表示第一次投資之標的,有32%投入股票市場,更有44%投入加密資產,研究其主要原因包括:害怕錯過機會(Fear of missing out,FOMO)或投機、較低的進入成本以及來自朋友或社羣媒體的建議。上述調查不難推測,當投資人的朋友或家人在一定程度上持續接收社羣媒體及金融網紅推播及關注的影片,連同一般主流媒體,追蹤報導加密貨幣價格等資訊,所產生的新聞熱度與害怕錯失良機的心態,會使投資人難以忽視與應對。

面對虛擬資產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及駭客攻擊導致投資人損失增加,IOSCO持續強調強化投資人教育之重要性,且宣導內容應包括:投資加密資產可能具極高風險且波動性較大;加密資產恐缺乏投資人保護,且相關投資或服務商可能未遵循現行法律(包括註冊和執照許可要求);投資人應充分了解標的本質、風險忍受度(Risk Tolerance)及加密資產的生態,並制定投資計劃與設定投資期間(Time Horizon) 等,皆爲投資成功與否之關鍵要素。

自2022年以來,一連串虛擬資產事件,包括穩定幣(UST)崩跌、FTX交易所破產,到幣安(Binance)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及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控告,使虛擬資產價格劇烈波動,其監管議題亦受到高度重視。對此IOSCO刻正研擬全球一致性之監管措施,並強調各國應落實2023年底所發佈之CDA及DeFi建議事項之重要性。

■金管會四階段 漸進管理虛擬資產業者

爲強化我國虛擬資產監管,金管會分四階段漸進管理虛擬資產業者,從防制洗錢、推動管理虛擬資產平臺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設公會並訂自律規範、在洗錢防制法中增訂VASP登記制並採差異化管理,以及推動虛擬資產管理專法立法。目前各階段目標已逐步推動,包括今(2024)年6月13日成立中華民國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共24家業者完成洗錢防制法令遵循聲明,並共同制定「自律規範」進行分級與分類管理;在10月1日預告之「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洗錢防制登記辦法」草案和「虛擬通貨平臺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修正草案中,對VASP業者實施洗錢防制登記,並強化其法令遵循、內控機制及風險管理標準,以提升市場信賴。

目前刻正研擬之虛擬資產管理專法條文草案,後續將辦理法規預告並舉辦公聽會聆聽各界之意見。上揭有序規畫,顯示主管機關對虛擬資產領域之高度重視,期透過持續精進臺灣虛擬資產業管理架構,健全相關產業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