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澳大利亞商會會長:中澳關係穩中有進,商業合作大有可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青亭 北京報道

“根據我們商會發布的《2025年中澳企業經貿合作現狀與展望報告》,清潔能源技術、農業綜合企業和先進製造被列爲外資企業眼中最具對華投資潛力的三大領域。值得關注的是,67%的受訪外資企業將中國列爲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近六成計劃未來三年拓展在華業務,這說明外資企業不僅沒有‘撤出’,反而在加快本地整合與結構優化。”中國澳大利亞商會會長馮栢文(Vaughn Barber)說道。

7月16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開幕。馮栢文在開幕式後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鏈博會的舉辦恰逢其時,爲雙方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綠色協同型供應鏈”提供了契機。“中澳在供應鏈上的合作正由傳統貿易向結構協同轉型,由資源導向走向價值共創,這將成爲雙邊關係的重要支撐力之一。”

應中方邀請,7月12日,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開啓了爲期一週的訪華行程。這是他自2022年上任以來的第二次訪華,也是今年5月連任總理後的首次。據悉,此次訪華行程跨越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他將出席多場工商和人文活動,反映出澳大利亞對與中國開展全方位合作的需求。

馮栢文表示,阿爾巴尼斯總理此時訪華,彰顯了澳大利亞對中澳關係的高度重視,這對澳大利亞企業而言是個非常積極的信號。此次訪問有望進一步推動兩國企業在清潔能源、電動汽車和健康醫療等領域的合作。

“儘管面臨挑戰,我們仍堅信,當下正是中澳雙向開放、共同塑造未來產業生態的關鍵窗口期。澳大利亞企業願在技術創新、人才交流、綠色解決方案等領域與中方展開深度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馮栢文說道。

中澳關係從“穩定”轉向“強化”

《21世紀》:當前,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正在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你如何評價此次訪問的意義?

馮栢文:阿爾巴尼斯總理此時訪華,明確傳達出澳大利亞高度重視中澳關係的信號。此次訪華隨行代表團中有多家大型企業CEO,計劃停留六天、走訪三城,彰顯了對商業合作的重視。澳大利亞財長查默斯於本週早些時候表示,此行標誌着雙邊關係從“穩定”向“強化”轉變,爲兩國經濟帶來實實在在的裨益,這對澳大利亞企業而言是個非常積極的信號。此次訪問有望進一步推動兩國企業在清潔能源、電動汽車和健康醫療等領域的合作。本週,雙方還深入討論了鋼鐵生產過程中的脫碳問題。總體來看,雙邊關係的穩定性與可預期性極大增強了投資信心,有助於將雙方在中國市場投資的積極意願轉化爲切實的行動。

《21世紀》:阿爾巴尼斯總理此行訪問上海、北京和成都,這三個城市的選擇有何深意?本次訪問取得的哪些成果讓你印象深刻?

馮栢文:此次總理訪問的三座城市,分別代表了中國在政治決策、經濟樞紐與區域發展三個維度的重要支點,也體現出澳大利亞政府希望更全面、更深入瞭解中國市場格局的戰略考量。

在上海,總理重點關注貿易與產業合作,圍繞綠色鋼鐵、清潔能源以及食品消費品等領域展開交流,強調澳方希望與中國共同打造更高質量、更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建設。在北京,高層會晤與政策對話爲雙邊關係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而在成都,這座中國西部城市,則彰顯出澳方對區域發展潛力的高度關注。這表明澳大利亞將中國視爲全面戰略伙伴,兩國務實合作持續深化。

此次訪問期間,中澳雙方在多個層面都重申了加強溝通、深化合作的共同願望。總理率領的大型商業代表團,也在多場活動中與中方同行進行了直接對話,傳遞出澳大利亞企業界對中國市場的積極預期和深化投資的意願。

總體而言,這是一場跨越地理空間與戰略層面的高質量訪問,不僅體現了對中國市場多層次的重視,也爲中澳關係邁入新階段打下了堅實基礎。

《21世紀》:請介紹一下此次他率領的龐大商業代表團。根據你的瞭解,哪些類型的澳大利亞企業有意擴大對中國的投資?他們對澳大利亞政府的訴求是什麼?

馮栢文:阿爾巴尼斯總理此次訪華所率領的商業代表團,是近年來中澳雙邊交流中規模最大、覆蓋行業最廣的陣容。成員涵蓋了礦產能源、金融服務、教育科研、可持續農業、旅遊服務等多個關鍵領域,體現出澳方企業界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以及對重回增長軌道的強烈期待。

我們從與代表團成員的交流中瞭解到,許多澳大利亞企業尤其看好清潔能源轉型、綠色製造、智能物流、食品安全與高等教育國際化等領域 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潛力。他們普遍期望中澳政府能夠進一步加強政策溝通,提升制度透明度,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推動營造一個更加穩定、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同時,澳方企業也希望澳大利亞政府能持續強化與中方的高層溝通機制,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平臺,爲企業對華投資提供更清晰的政策支持和信息引導。

《21世紀》:據報道,他將利用此次機會向中方闡述澳政府的外國投資政策。你對此有何評價?怎麼看中國企業出海澳大利亞的前景?

馮栢文:我們歡迎阿爾巴尼斯總理在本次訪華期間,就澳大利亞的外國投資政策與中方展開坦誠溝通。這不僅有助於增進彼此理解、提升政策透明度,也體現出澳方希望在對外開放與國家安全之間尋求清晰平衡的努力。

在我們看來,中國企業在金融、清潔能源、食品加工、物流與生活服務等多個領域在澳大利亞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實際上,許多中國企業已在澳大利亞建立了穩健的商業網絡,也積極參與本地僱傭、稅收與社區發展。澳方對外資持開放態度,只要企業尊重澳方法律與社會價值,依然能夠找到發展機會。

未來,我們希望中澳兩國在政策溝通層面保持良性互動,也期待看到更多中國企業將“合規性、長期主義和社會責任”作爲對澳投資的核心理念,從而在新階段構建更具韌性與互信的雙邊投資關係。

鏈博會爲中澳企業深化供應鏈合作創造機遇

《21世紀》:阿爾巴尼斯總理此次來華正值第三屆鏈博會在北京舉辦。你對今年的展會有什麼感受?

馮栢文:今年博覽會規模更大,澳大利亞商會會員對此更爲認可,因此今年有許多會員公司參展。當前全球貿易流動不斷受擾,鏈博會的舉辦恰逢其時。對我們會員公司來說,這是一次與上下游供應商及客戶建立聯繫的絕佳機會,同時也是我們考察新興企業的良機。

今天早上,我拜訪了一家總部在內蒙古的農業科技企業,他們專注於牛羣養殖技術,我同其開發者及負責人就該技術在澳大利亞推廣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交流。這不僅意味着中國是澳大利亞資源、能源、農業等產品的出口市場,也表明中國是許多優秀創新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起點——這些公司通過領先產品和創新技術,提升了整個產業鏈的效率與產能。

《21世紀》:本屆鏈博會聚焦全球供應鏈的協作與創新,澳大利亞在綠色能源、稀土資源等領域具有獨特優勢。你認爲中澳在供應鏈領域的合作有哪些潛力?商會是否觀察到新的合作趨勢?

馮栢文:中澳在供應鏈領域的合作具備良好基礎,也正持續向縱深發展。特別是在綠色能源、關鍵礦產和食品農業等領域,雙方產業結構高度互補,合作前景廣闊。

澳大利亞作爲清潔能源原材料的重要供應國,擁有豐富的鋰、鎳、稀土等關鍵礦產資源,在氫能、碳捕集等新興技術領域也具備較強的研發和商業化能力。而中國則在綠色製造、智能裝備和新能源應用方面優勢顯著。鏈博會的舉辦恰逢其時,爲雙方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綠色協同型供應鏈”提供了契機。

根據我們商會發布的《2025年中澳企業經貿合作現狀與展望報告》,清潔能源技術、農業綜合企業和先進製造被列爲外資企業眼中最具對華投資潛力的三大領域。值得關注的是,67%的受訪外資企業將中國列爲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近六成計劃未來三年拓展在華業務,這說明外資企業不僅沒有“撤出”,反而在加快本地整合與結構優化。

我們還觀察到一個明顯趨勢:澳企正從“資源出口商”向“價值鏈協作者”轉型,積極參與到中國本地的加工、科技轉化與下游配套合作中。例如部分企業正在探索與中方夥伴共建低碳供應鏈、設立合資工廠或聯合研發中心。

總體來看,中澳在供應鏈上的合作正由傳統貿易向結構協同轉型,由資源導向走向價值共創,這將成爲雙邊關係的重要支撐力之一。

《21世紀》:中澳近年來在貿易領域逐步解凍。在你看來,阿爾巴尼斯總理的訪問將如何推動兩國在綠色科技、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經濟合作?可能面臨哪些障礙?

馮栢文:隨着中澳關係逐步回暖,企業界對新興領域合作的期待也在持續升溫。此次總理訪華,不僅強化了政治互信,也爲綠色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產業打開了政策溝通和機制建設的新窗口。我們認爲,在當前中澳優勢高度互補、綠色轉型需求迫切的背景下,新興產業正成爲雙邊合作的重要突破口。

以綠色科技爲例,澳大利亞具備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資源和產業轉型願景,而中國在製造能力、綠色應用場景和規模化技術部署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此次總理與中方鋼鐵企業圍繞綠色鋼鐵開展對話,正是雙方圍繞“綠色低碳供應鏈”推動協作的一個縮影。未來在氫能、可再生能源裝備、碳捕集等領域,澳中完全可以在標準制定、投資合作與試點項目等層面深化合作。

此外,企業也對政策環境的可預期性、知識產權保護、數據流通合規性等結構性議題保持密切關注。我們認爲,要推動在綠色科技和AI等領域的深度合作,亟需中澳雙方在機制對接、標準互認、審慎監管等方面構建更加包容、前瞻的合作框架。

儘管面臨挑戰,我們仍堅信,當下正是中澳雙向開放、共同塑造未來產業生態的關鍵窗口期。澳大利亞企業願意在技術創新、人才交流、綠色解決方案等領域與中方展開深度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實習生範書晴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