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林宜敬新上任目標:打造出屬於臺灣的微軟

數發部長林宜敬,他任內的目標便是要逐步協助民間業者打造出臺灣版的微軟、Google、Meta。(姚志平攝)

數發部成立以來,飽受各式批評,外界關注新部長林宜敬上任後,是否有新的政策可以扭轉過去標籤。林宜敬指出,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了50年,成爲高完成度的產業鏈,而這些其實都是民間競爭出來的企業,他希望在未來能協助臺灣軟體產業發展出不亞於半導體的產業鏈,要自己做出「產品」,而非只能走「外包」,止步臺灣,要外銷全世界,他任內的目標便是要逐步協助民間業者打造出臺灣版的微軟、Google、Meta。

林宜敬指出,目前臺灣軟體公司大多仍以外包爲主,真正投入自有產品開發的業者不多,這也限制了產業的規模與利潤。他舉例,軟體「產品」的特徵在於能夠被大量客戶使用,像微軟Office、Google搜尋或Meta社羣平臺,雖然前期開發成本高昂,但一旦完成,後續的複製成本幾乎爲零,可快速擴散至全球,進而創造龐大收益。

不過目前臺灣軟體業者,多數仍仰賴接案外包,雖然能維持營運,但難以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與生態鏈,更難在國際市場立足。

林宜敬表示,數發部未來將把協助軟體產業發展列爲重點,支持業者研發臺灣自有產品。臺灣的軟體能力並不弱,企業與人才都有潛力,目前已有部分企業成功跨出臺灣,在全球市場站穩腳步,但數量仍有限,無法支撐完整產業生態。他的目標是讓更多業者走上這條路,逐步形成規模,最終打造出臺灣版的微軟、Google或Meta。

他認爲,臺灣未來的經濟動能不能只依賴硬體,軟體產業的崛起是必然趨勢。林宜敬以自身背景爲例,他是臺大資工系出身,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深知軟體的重要性與發展前景,只要方向明確,加上政府與企業攜手合作,就有機會把臺灣的軟體產業推向新高度。

林宜敬最後表示,臺灣用了半個世紀打造出臺灣之光的硬體產業鏈;現在他希望以同樣的決心與努力,推動軟體產業逐步壯大。雖然這項目標並非一朝一夕可完成,但只要起步並持續累積,就能在未來形成另一個支撐臺灣經濟的重要支柱。他承諾在數發部長任內,將積極推動相關政策,協助業者發展,讓軟體成爲臺灣經濟新動能,延續發展韌性與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