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聯邦快遞中國區總裁許寶燕:中國供應鏈高附加值生態吸引外資深耕

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屆鏈博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舉行,主題爲“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第三次亮相的聯邦快遞已經是鏈博會的“老朋友”。作爲全球最具規模的速遞運輸公司之一,聯邦快遞於1984年進入中國市場,經過40多年的歷程,目前,聯邦快遞在中國擁有103家分公司、近1.1萬名員工和近3000輛遞送車,每週運營超過300架次國際航班。

如何看待中國市場的潛力?中國供應鏈正在發生哪些變化?聯邦快遞有哪些在華投資計劃,重點關注哪些領域和區域?圍繞這些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聯邦快遞中國區總裁許寶燕進行了專訪。

許寶燕表示:“中國是聯邦快遞發展戰略的核心。中國經濟穩健增長,市場發展潛力充足,將爲聯邦快遞在華髮展提供更多機遇。中國持續推進高質量對外開放,營造更加開放和公平的營商環境,這對外資企業來說意味着更多的市場準入機會、更便利的營商環境和更廣闊的合作空間,將極大地賦能聯邦快遞在華的增長。”

中國供應鏈躍遷

《21世紀》:聯邦快遞已經是連續三年參展。在你看來,這幾年中國的供應鏈呈現哪些變化?

許寶燕:中國的供應鏈產業鏈在近幾年不斷髮展,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中國產業體系配套完整,製造業規模居全球前列,新動能持續增長,支撐供應鏈韌性不斷增強。2024年,中國製造業規模已連續15年居全球首位。

同時,中國供應鏈不斷推進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技術在企業供應鏈各環節的滲透率顯著提升,使數字化成爲產業變革的核心引擎,推動中國供應鏈向高附加值生態躍遷。

與此同時,中國不斷深化區域貿易網絡,通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等,有效發揮中國與相關國家和地區供應鏈的互補優勢,以更好地釋放供應鏈合作潛力,進而推動區域物流暢通和供應穩定,爲全球供應鏈發展帶來更多穩定性。

《21世紀》:中國對於外資企業的吸引力在不斷提升,供應鏈在其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許寶燕:中國市場具有完整的產業鏈、深度的分工和高效的協作體系,是外資企業選擇融入中國產業鏈的原因。作爲全球供應鏈的重要參與者,聯邦快遞伴隨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也在中國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聯邦快遞將繼續發揮在國際物流領域的精深經驗、運輸專長和網絡優勢,爲每個人打造更加智能的供應鏈,爲促進全球供應鏈穩定暢通貢獻力量。

佈局韌性多元供應鏈

《21世紀》:接下來有哪些在華投資計劃,重點關注哪些領域?

許寶燕: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歐盟進出口2.82萬億元,同比增長3.5%。中歐雙方經貿合作不斷深化,產供鏈加速融合。順應這一趨勢,公司將增強中國至歐洲的航線。

今年5月,中國與東盟完成了自貿區3.0版談判,將促進產供鏈深度融合,爲中國產業出海東南亞帶來新的重大機遇。爲此,公司將升級在亞太地區的網絡佈局,利用覆蓋亞洲30餘國的物流網絡,支持中國和東南亞之間不斷增長的運輸需求,加強進口至中國的運輸服務,並深化香港與內地的聯通。

聯邦快遞還將在關鍵領域賦能供應鏈產業鏈融合發展,着重發力跨境電商與重貨運輸,助力中小企業拓展國際業務。提供覆蓋B2B出口、B2C出口和B2C進口場景的跨境電商清關方案,幫助中國企業的產品更快地進入國際市場,提升競爭力。

憑藉同時運營實體和數字網絡的優勢,聯邦快遞將實體網絡獲得的洞察與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相結合,開發出數字解決方案和預測變化能力,爲每個人打造更智能的供應鏈。

《21世紀》:你如何評價中國市場的潛力?

許寶燕:中國經濟穩健增長,市場發展潛力充足,將爲聯邦快遞在華髮展提供更多機遇。2025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經濟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也在穩步推進。

與此同時,中國持續推進高質量對外開放,營造更加開放和公平的營商環境,這對外資企業來說意味着更多的市場準入機會、更便利的營商環境和更廣闊的合作空間,將極大地賦能聯邦快遞在華的增長。

物流企業競爭力關鍵

《21世紀》:聯邦快遞計劃2040年實現全球碳中和,在中國市場的減碳舉措進入到什麼階段?

許寶燕:在中國,我們積極推行多項綠色舉措,以降低自身業務對環境的影響,助力客戶構建低碳可持續的供應鏈。聯邦快遞2018年首次在中國投入使用純電動車,如今,在中國的取派件車隊電動化比例已達20%。

持續建設可持續的基礎設施,例如位於上海的聯邦快遞中國區總部憑藉綠色的照明系統等節能技術和設施榮獲LEED(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金級認證,位於北京的華北地區業務總部也配備了屋頂光伏發電系統等多項環保技術。

同時在中國開展環保駕駛培訓,自2023年5月起共有2000名員工參加培訓,已節約了15%的燃油使用量。

作爲重要的供應鏈夥伴,還助力客戶打造可持續的供應鏈。我們的“聯邦快遞可持續發展洞察”工具能爲中國客戶提供其在聯邦快遞網絡內的跨境貨件的歷史排放數據,從而幫助客戶對未來的運輸戰略做出明智決策,爲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支持。

《21世紀》:對於物流企業來說,實現綠色物流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許寶燕: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物流行業的綠色轉型已從“可選項”變爲“必選項”。在政策法規和市場需求推動下,實現綠色轉型是物流企業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隨着中國以“雙碳”目標爲指引,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物流行業的綠色發展是必然趨勢。中國發布的《“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其中特別提出推動綠色物流發展,以培育現代物流轉型升級新動能。

根據聯邦快遞的調查,在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80%的消費者希望自己購物的企業能夠追求環境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隨着市場對構建綠色供應鏈的需求不斷提升,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也是物流企業獲得市場優勢不可或缺的途徑。

在實現綠色物流上,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有待進一步發力的方向。運輸活動是物流業的主要碳排放來源。物流企業自身要不斷加大在可持續發展實踐方面的投入,將基礎設施建設升級、低碳新能源應用、環保包裝、科技創新裝備等作爲重點方向,多方面發力降低主要排放源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