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柬埔寨亞洲願景研究院院長成金瓏:東盟應加強對華合作 共同應對供應鏈風險

在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大棒的威脅下,東南亞國家正積極尋求對策緩解壓力。

“不僅是柬埔寨,東盟要作爲一個整體來加強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和投資關係,促進貨物和服務貿易的自由流通,通過購買彼此的貨物和服務,來抵禦美國的‘不公平關稅’,應對全球經濟、貿易和投資供應鏈面臨中斷帶來的風險和挑戰。”4月18日,柬埔寨亞洲願景研究院院長成金瓏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

成金瓏特別提到東盟與廣東之間的經貿聯繫。目前,東盟已經成爲廣東最大的貿易伙伴,雙方呈現出優勢互補的態勢。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廣東對東盟進出口3494.3億元,同比增長6.9%,佔廣東進出口總值的16.3%,拉動廣東整體進出口增長1.1個百分點。

“廣東和東盟的貿易聯繫將進一步促進雙方的經貿合作,也給當地民衆帶來更多實惠。”成金瓏說。

東盟應作爲整體加強對華經貿合作

《21世紀》:在美國施加所謂“對等關稅”政策的背景下,進一步深化中國和東盟關係有着怎樣的意義?

成金瓏:在應對地緣政治競爭的全球性挑戰方面,美國一直是導致不穩定的因素,就在美國對許多國家實施大規模、廣泛的關稅政策時,中國周邊外交或中國睦鄰外交的意義和重要性越發凸顯。

美國自稱實施“對等關稅”,我認爲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準確,因爲大部分國家並未對美國加徵關稅,關稅應該是國與國之間協商的結果,現在這樣的行動對於大部分國家來說都是不公平的。

在外部風險加劇的情況下,柬埔寨應該加強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東盟也要作爲一個整體,加強與中國之間的經貿、投資以及文化交流,促進貨物和服務貿易的自由流通,通過購買彼此的貨物和服務,抵禦美國的“不公平關稅”,以應對全球經濟、貿易和投資供應鏈面臨中斷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21世紀》:近年來,東盟逐步成爲全球製造業加工的新中心。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會對東盟的出口競爭力帶來怎樣的影響?

成金瓏: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涉及的範圍甚廣,大部分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對東盟國家來說,加強區域內貿易合作,推動更深入、更緊密、更全面的區域一體化非常重要,將有助於增強該地區的經濟活力和韌性,使東盟成爲一個更具韌性、更強大的經濟力量,以應對出口可能下降的情況。同時,我認爲,東盟國家在社會、文化和政治領域也可以更加團結一致,而不僅僅是地緣政治方面。

可以預料到,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將對東盟帶來劇烈的衝擊。屆時,來自東盟的產品會變得更貴,這會削弱東盟產品的競爭力,特別是與那些關稅較低或沒有受到美國政府不公平對待的國家的產品相比,差距將更加明顯。從長遠來看,美國政府這種不公平的保護性關稅制度,將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許多區域可能會出現貿易轉移。因此,它還將導致國家之間的貿易網絡結構發生變化並遠離美國。美國施加高額的關稅,意味着它正在進行自我孤立。若美國不改變政策,它將會失去全球多數國家,包括其親密盟友和貿易伙伴的信任。

將柬埔寨中小企業融入中國生產網絡

《21世紀》:中國和東盟在產業鏈分工上要如何進行互補合作?

成金瓏:在雙邊經貿的關係上,柬埔寨和中國可以進一步相互支持,以攜手構建新時代全天候中柬命運共同體。在雙方的推動下,要讓中柬“鑽石六邊”合作架構不斷走深走實,聚焦政治、產能、農業、能源、安全、人文六大領域,推動柬埔寨實現產業升級,推進柬埔寨農業現代化,並整合柬埔寨的中小企業,使其融入到中國的生產網絡生態系統。

另外,柬埔寨和中國共建“工業發展走廊”和“魚米走廊”,是雙方互利共贏的合作。通過改善鐵路、水路、航空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柬埔寨可以成爲中國產品在東盟的“中轉站”,由此可以提升柬埔寨乃至東盟的經濟活力。

《21世紀》:目前中國與柬埔寨以及馬來西亞在本幣結算方面都取得顯著進展,今年一季度,中柬跨境人民幣業務收付金額爲50億元,同比增長45%,其中,貨物貿易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爲13億元,同比增長23%。您怎麼看待這一成果?這爲中國和柬埔寨乃至東盟國家的貿易帶來怎樣的便利?

成金瓏:柬埔寨是首批與中國簽署本幣結算協議的國家之一,此舉爲兩國經營主體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投資結算提供更加便利、友好的環境,同時也提振了柬埔寨和中國投資者和廣大商戶擴大跨境商貿活動和金融領域合作的信心。他們可以在更多樣的場景下進行貿易,我認爲這樣的模式適合進一步在東盟範圍內推廣。

RCEP成員可與東盟加強協調

《21世紀》:您如何看待《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東盟自貿區等區域自貿安排,對中國和東盟經貿合作所提供的制度支持?您預期中國和東盟會在哪些重點領域達成合作?

成金瓏:中柬自貿協定在2022年1月生效,從那時起,中柬雙邊貿易實現顯著增長,因爲兩國政府做出了承諾,締約消除技術性貿易壁壘,內容還包括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衛生與植物衛生、服務貿易、投資合作、經濟技術合作、電子商務等領域,避免雙重徵稅,確保兩國保持健康的貿易關係。另外,在海關程序、法律環境、制度、基礎設施和港口、物流系統等互聯互通的支持下,中國和柬埔寨商業界之間也能夠保持更緊密的關係。

RCEP提供了卓越的制度框架支持,特別是較發達的RCEP成員對較不發達的經濟體比如東盟國家提供支持,具體在法律框架、政策協調等層面,使中國和東盟在RCEP框架下的經貿合作更加順暢。無論是中國—東盟自貿協定,還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都成爲中國和東盟之間經貿往來非常重要的制度支持,將爲中國和東盟提供一個更有利於發展的環境。

我認爲,之後RCEP成員和東盟成員國之間應該有更多的協調。比如柬埔寨中小企業需要貿易融資和投資方面的支持,在區域內製度的支持下,RCEP成員和東盟成員可以促進商業界在這些領域之間的合作。另外我認爲比較重要的是雙方在數字技術上的協調,當前投資和貿易都因爲數字技術的發展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我認爲數字技術的互聯互通對區域內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還有一點是開放市場,減少區域內貿易壁壘。比如柬埔寨擅長生產初級產品,接着在區域內技術和資金的支持下,柬埔寨可以更好地扶持零部件和中間產品製造企業,使地區供應鏈更具有韌性,通常這些支持包括技術、監管到資金的支持。

廣東和東盟的經貿聯繫給民衆帶來實惠

《21世紀》:一季度東盟繼續保持廣東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數據顯示,廣東對東盟進出口3494.3億元,同比增長6.9%,佔廣東進出口總值的16.3%,拉動廣東整體進出口增長1.1個百分點。您怎麼看待廣東和東盟之間的經貿聯繫?

成金瓏:從數據可以看出,廣東和東盟國家的經貿聯繫變得更加緊密。而且廣東通過港口建設、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加強跨境電商等舉措,進一步加強與東盟沿海海洋經濟體之間的聯繫,成爲國際貿易樞紐。廣東和東盟的貿易聯繫將進一步帶動雙方的經貿成果,也給當地民衆帶來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