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長城戰略諮詢合夥人馬宇文:生態、政策與市場共築獨角獸成長沃土

近日,長城戰略諮詢發佈一份最新《GEI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報告從獨角獸企業數量估值、賽道佈局、融資動態、投資孵化、創始團隊、科技創新、區域分佈等方面分析了獨角獸羣體特徵,圍繞獨角獸企業集聚城市、熱點領域、國資賦能獨角獸企業發展等進行了專題研究,並剖析了中國獨角獸企業成長中的新現象。

就當前中國獨角獸發展的整體態勢,以及主要城市在培養獨角獸方面的優勢、挑戰及未來方向,長城戰略諮詢合夥人馬宇文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專訪。

長城戰略諮詢合夥人馬宇文(受訪者供圖)

馬宇文認爲,深圳在獨角獸培育方面表現亮眼,2024年新增13家獨角獸企業,創新能力突出。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市場生態活躍,國際化色彩濃厚,催生了大量跨境信息服務、電商、貨運物流企業;硬科技企業密集,華爲的技術帶動作用明顯,榮耀、引望智能等新獨角獸應運而生;依託騰訊等大企業的良好生態,微衆銀行等獨角獸得以孵化。

馬宇文表示,其他城市的獨角獸發展也各有特色。其中,蘇州通過2018年起實施的瞪羚獨角獸培育計劃,早期聚焦生物醫藥,後拓展至新材料、集成電路等領域,通過聯合專業機構提供系統化服務,近兩年獨角獸增長迅速,目前潛在獨角獸企業數量排名第三,獨角獸企業數量排名第四,其經驗爲無錫、常州等產業聚焦型城市提供了借鑑,常州聚焦動力電池和儲能領域已培育出3家獨角獸。

馬宇文認爲,各地獨角獸企業的發展路徑表明,活躍的創新生態、精準的政策支持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把握,是推動獨角獸成長的關鍵因素。未來,隨着各地培育機制的不斷完善,中國獨角獸羣體有望持續壯大,展現出更強勁的創新活力。

證券時報記者:現在提倡高質量發展,獨角獸企業越來越多地涌現,是不是能爲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一個很好的基礎?

馬宇文:獨角獸企業作爲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在開拓新領域新賽道,拓展新場景的應用,以及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方面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提升區域發展活力方面發揮着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它們也正在成爲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主體。特別是它們現在更多地是以創新爲驅動,前沿科技屬性越來越強,它們在進一步推動中國企業的高端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證券時報記者:獨角獸在整體融資方面呈現哪些特點?

馬宇文:雖然獨角獸整體融資總額沒有增加,但質量在提升,更多的機構投資重心往頭部區域、頭部賽道和頭部企業集中。所以,獨角獸融資態勢表現出一種“低頻、大額、集中”的特點,並且獲得大額融資的企業的數量佔比持續提升。獨角獸企業新獲融資集中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這些重點賽道領域。這和我們國家大力佈局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鼓勵國有資本支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科技”這個方向是一致的。在投資者結構當中,因爲美元基金退出,人民幣基金融資成爲主體,而在人民幣基金當中,70%以上都是國有資本爲主在參與投資。

證券時報記者:深圳有13家新增獨角獸企業,排名第一。主要原因是什麼?

馬宇文:相比其他城市,深圳的市場生態更加活躍,並且可以直接面向海外,國際化的色彩比較濃厚。深圳很多的企業在做跨境信息服務,跨境電商等行業比較集中。其次,深圳科技巨頭孵化獨角獸能力很強,硬科技企業比較多,像脫胎於華爲的榮耀,以及騰訊加持的微衆銀行。此外,政府相關部門在培育和挖掘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構建了有利於獨角獸成長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證券時報記者:深圳應該從哪些方面進一步培育獨角獸?

馬宇文:我覺得政府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第一個是政府應該給企業開放更多的應用場景,包括公共資源的開放,如社會民生等場景儘快開放;第二個是暢通融資渠道,更多層次滿足各類企業的融資需求,包括種子期企業、瞪羚階段企業、獨角獸階段企業。同時加大對創投市場和風投機構的支持力度;第三是發揮大型企業的投資和孵化作用,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能夠去沉下心來去投小投早投科技;第四是建議深圳集合各方面的服務資源,藉助服務機構搭建起政企交流的平臺,讓這些企業在這個平臺上得到有效的政策支持。

證券時報記者:蘇州近年在培育獨角獸方面成績突出,您覺得主要原因是什麼?

馬宇文:在產業方面,蘇州初始聚焦於生物醫藥產業,形成了產業聚集的生態,吸引和培育出越來越多的獨角獸企業。隨後,蘇州逐步擴展產業的發展空間,在新材料、集成電路、自動駕駛、人工智能這些領域都開始全面地去拓展布局。在這些領域的創業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逐步成長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蘇州政府部門和長城戰略諮詢這樣的服務機構持續深度合作,從遴選認定、研究發佈到系統化的賦能服務,圍繞獨角獸的發展訴求提供系統化的全方位的服務。每年長城戰略諮詢在全國徵集獨角獸等新物種企業的時候,蘇州會組織各類企業積極申報,並給予一系列的培訓和管理提升的賦能服務,發現和培育出了越來越多的獨角獸企業。

蘇州的經驗在江蘇多個城市進行推廣,現在像無錫、常州,甚至包括鎮江這樣一些城市,他們都在更多地向蘇州學習,他們圍繞一兩個重點產業集中佈局,將內生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像常州在動力電池和儲能方面,就培育出了獨角獸企業。

證券時報記者:對比中美兩國的獨角獸企業分佈,有一個現象,就是在金融科技行業。美國有相當多獨角獸企業出現在金融科技領域。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馬宇文:我們一直在做國際獨角獸的比較和分析。實際上中國和美國的獨角獸企業的賽道差異還很明顯,中國現在是越來越走向偏硬的科技層面,美國則以包括企業服務等軟件信息業爲主,這裡面就包括金融科技,特別是加密資產方面。國內對金融風險的監管趨嚴,在加密資產方面也有限制,金融科技領域的獨角獸發展空間受限,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的獨角獸數量逐步減少,國內一些企業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佈局重點放在出海領域,特別是東南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