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Bolt進臺灣 短中期目標是提升司機數 人口密集區3-5分鐘叫到車

Bolt臺灣總經理曾憲竑。記者林澔ㄧ/攝影

Bolt進軍臺灣市場,初期先和三家車隊合作,展望未來,Bolt臺灣區總經理曾憲竑表達,短、中期目標是提供足夠的司機數,「我們希望提供理想的等待時間,希望人口密集區,消費者3-5分鐘就能叫到車,後續延伸就是做好整體滿意度。」

對於一個叫車車隊來說,要提供消費者滿意的服務,首重「消費者需要用車的時候,能不能叫到車?」而要能滿足消費者需求,足夠的司機數量絕不能少,但如果要讓司機有好的收入,司機數量也絕對不能過多,要讓供需維持動態平衡,才能對司機、乘客雙方都有利。而Bolt能做到的,就是用科技維持巧妙的動態平衡。

曾憲竑認爲,匹配消費者的叫車時間最好是在3-5分鐘,也就是說,消費者按下叫車App之後,車子只需3-5分鐘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叫車地點。

「3-5分鐘會是一個甜蜜點,我也希望保持在甜蜜點。」曾憲竑說,「如果叫車時間在1-2分鐘,那就是司機過量了,這意味着司機是長時間在顧路,司機反而賺不到錢。」對於一個車隊來說,司機少,就要招募更多的司機,如果司機太多,那也得要做好動態平衡。

曾憲竑指出,對於計程車產一來說,供給、需求是翹翹板,而且,供需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動態翹翹板,每個小時的情況都會不同。

他觀察,周間早上上班時間,消費者不見得會想要搭價格倍數跳太高的Uber,消費者看到價格,心裡都會想着「貴死了」,而對於計程車司機來說,這個時間也因爲塞車,「反而不想接單」,上班尖峰時間的供需就會失衡;但過了上班尖峰時間,消費者不需要用車,司機反而都坐在路邊滑手機。所以,對於Bolt來說,如何維持產業中的供需動態翹翹板平衡,也會是Bolt進入臺灣市場中的首要課題。

全臺灣總共有11萬臺計程車,但是,光是在臺北,小黃與多元計程車的數量就高達5.6萬臺,臺灣大部分的計程車司機都落在臺北。曾憲竑說,有些車隊願意給比較好的優惠,「他希望很多願意乘客願意搭乘,所以推出優惠,但是,如果司機不夠,沒有把循環做起來,消費者有優惠也叫不到車。」

曾憲竑表示,臺灣叫車產業也有自己的淡旺季,「9月是淡季,下一個是中秋,之後需求量就會一路往上到年底,直到過年,需求量纔會下來,但大家都返鄉了,過年期間反而是中南部需求量會比較好。」他表示,這個產業也有季節性,身爲營運團隊,要掌握Know-How,如果一股腦只推行銷活動,也無助產業供需循環正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