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lt臺灣區總經理曾憲竑:目標3到5分鐘能叫到車
Bolt進軍東亞市場,以臺灣作爲敲門磚。Bolt觀察東亞各國的法規、電子支付等市場環境後,決定先進軍臺灣。展望未來,Bolt臺灣區總經理曾憲竑說,短、中期目標是提供足夠的司機數,「我們希望提供理想的等待時間,希望人口密集區的消費者三到五分鐘就能叫到車,後續延伸就是做好整體滿意度。」
Bolt是一家從愛沙尼亞起家的叫車平臺,成立於二○一三年,舊名「Taxify」,二○一九年更名爲Bolt。Bolt早在Taxify時期就開始拓展歐洲各國市場,更名後快速將經營觸角擴展到亞洲、非洲、中美洲。當時美國是Uber的大本營,中國大陸有滴滴、對外資也不友善,因此Bolt積極開發其他市場,二○二○年進入泰國,但隨即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直到疫後Bolt又開始積極拓展全球市場。
臺灣叫車市場競爭激烈,Bolt因此將經營重點之一放在運用科技維持「供需動態平衡」,首重「消費者需要用車的時候,能不能叫到車?」而要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司機數量絕不能少,但如果要讓司機有好收入,司機數量絕對不能過多,要讓供需維持動態平衡,才能對司機、乘客雙方都有利。
曾憲竑說,匹配消費者的叫車時間最好是三到五分鐘,「三到五分鐘會是一個甜蜜點,我也希望保持在甜蜜點」。他觀察周間上班時間,民衆不見得想搭價格倍數跳太高的Uber,計程車司機因塞車「不想接單」,上班尖峰時間的供需就失衡;但過了上班尖峰時間,司機都坐在路邊滑手機。如何維持產業中的供需動態平衡,是Bolt進入臺灣市場的首要課題。
曾憲竑表示,臺灣叫車產業也有淡旺季,「九月是淡季,下一個是中秋,之後需求量就一路往上到年底,直到過年需求量纔會下來,但過年期間中南部需求量會比較好。」他說,身爲營運團隊要掌握Know-How,如果只推行銷活動,也無助產業供需循環正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