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暑假契機 養成高質量閱讀習慣
隨着蟬鳴漸起,暑假將至。這個長假,不僅是休憩放鬆的好時光,更是青少年拓展認知邊界、築牢文化根基的黃金期。在碎片化信息持續衝擊的當下,靜下心來、耐着性子坐着讀本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引導青少年實現從“淺閱讀”到“深思考”的認知跨越,成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重要課題。
《中國兒童青少年閱讀現狀與需求調研報告》顯示,週末和寒暑假有六成以上孩子每天閱讀時間不超過30分鐘,且有一成左右的孩子平時幾乎不進行課外閱讀。近日,教育部與中央宣傳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入實施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的通知》,通過實施“五大工程”,推動讀書行動高質量開展,爲青少年暑期深化閱讀提供了有效載體和政策支持。
當前,青少年閱讀仍存在諸多困境:課業壓力與網絡娛樂的雙重擠壓導致閱讀時間碎片化;一些人的應試觀念使閱讀容易淪爲“刷題工具”,喪失了其文化滋養功能;家庭閱讀氛圍缺失使青少年陷入“孤獨閱讀”的窘境;社會閱讀資源配置協同不到位,同樣影響閱讀開展。破解這些困境,需要構建家校社協同的支持體系,重塑符合數字時代特點的深度閱讀生態,讓閱讀真正成爲青少年暑期生活的精神底色。
在“刷屏”時代,短視頻、網絡遊戲等娛樂形式以其即時反饋機制牢牢抓住了青少年的注意力。而閱讀是一種需要長時間專注和深度思考的活動。暑假時間長,如果沒有科學的時間安排,很容易荒廢時間。但如果安排得當,也可成爲培養閱讀能力的契機。因此,要善用暑假契機,引導青少年利用暑期時間較爲集中的優勢與便利,科學制定閱讀計劃,克服被各類電子產品切割成零散的時間片段,聚焦經典著作,進行系統閱讀,培養深度思考的能力。
漫長的假期,一些學生卻沒有自主閱讀的時間,原因在於家長把孩子的假期生活安排得過於緊張,使其失去了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着眼於此,家長首先應正確認識假期的功能,不要把假期當作了“第三學期”。要摒棄過度功利的育兒思維,認識到閱讀的無用之大用。這是保障學生暑假閱讀時間的前提和關鍵。同時,家長要“放下手機,捧起書卷”,以身教代替言傳,通過帶領孩子經常逛書店或圖書館,通過旅行擴充背景知識,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使閱讀成爲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學校是學生暑期閱讀的重要引導者和組織者。在暑假前應爲學生提供分級閱讀書單,組織線上讀書社羣;邀請學科名師定期開展導讀直播,聚焦書中核心觀點與生活應用場景;學校還可將閱讀成果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採取適當的激勵機制,提升學生參與度,增強學生持續閱讀的外在動力。
暑假閱讀的意義,在於讓青少年在這一段相對自由的時空裡,通過自主閱讀建構文化認知座標系。當暑期捧起書本靜心閱讀,一本好書便是青少年通往廣闊世界的橋樑。從經典研讀到實踐轉化,高質量閱讀不僅能充實假期時光,更能爲青少年注入面對未來的精神力量。願每個孩子都能在這個暑假與好書爲伴,在閱讀中遇見文化根基深厚的自己。
(作者系鄭州商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5年06月30日 第02版
作者:裴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