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和再生利用有了新標準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21日電 據“市說新語”微信公衆號消息,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修訂發佈《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和再生利用通則》(GB/T 21097—2025)國家標準,將於2026年1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聚焦老舊家電超期服役引發的安全風險隱患及廢舊家電不當處置造成的環境污染風險,通過明確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與再生利用技術要求,着力構建完善的產品全鏈條管理體系。

標準規定產品在設定的使用年限內要保證穩定可靠。生產者應綜合考量家電生產、使用、維護等全環節的影響因素,藉助風險管理與風險評估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保障產品在設定年限內能夠穩定可靠地使用。

標準規定產品使用年限不得低於主要(零)部件的“三包”期限。安全使用年限的確定應依據客觀統計數據與科學試驗方法,同時不得低於 “家用電器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 中所明確的主要(零)部件的三包有效期年限,確保年限設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標準要求明確標註產品的使用年限及超期使用風險提示。生產者要以自我聲明的方式,在產品或說明書中採用清晰的文字或符號標註使用年限及超期使用風險提示信息。

標準規定產品使用年限的起始計算時間爲首次購買或專業安裝日期。安全使用年限的起始時間以消費者首次購買日期爲依據,對於需要專業人員安裝的產品,則從首次安裝完成日期開始計算。

標準要求產品的設計階段就要充分考慮再生利用。在設計生產環節便對回收利用的環境影響與資源消耗進行評估,優先選用易回收、低污染的環保材料與工藝,從源頭提升產品的可再生利用性。

標準要求產品的回收處理階段應堅持重複使用優先。在回收處理環節嚴格遵循“再使用優先於再生利用”這一重要原則,最大限度地實現元器件和零部件的再次利用。

標準發佈實施後,將有助於推動我國家電質量安全管理模式從“事後監管”向“全週期防控”轉型,打通生產、消費、回收各環節,爲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提供可操作的實踐路徑。同時,有助於引導消費者樹立科學安全的消費理念,使消費者更加關注家電的使用年限,避免使用超期服役產品帶來的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