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來爭配角獎,奧斯卡提名人涉嫌“類別欺詐”
雖然第9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已進入倒計時,但圍繞獎項提名的爭議還在繼續。今年的表演類獎項中,就有不少輿論認爲,基南·卡爾金、佐伊·索爾達娜和愛莉安娜·格蘭德三人的提名涉嫌“類別欺詐”。不過,這樣的情況在奧斯卡歷史上早有先例,究其原因,只能說小金人的分量實在太重,也難怪好萊塢乃至全球的電影人想方設法要帶一尊回家。
佐伊·索爾達娜在《艾米莉亞·佩雷斯》中的出場時間長於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加斯科恩。
配角獎提名者出場時間與主角不相上下
所謂“類別欺詐”,指的是報名的演員明明擔任一部影片的主演,但因爲奧斯卡主角提名人選競爭過於激烈,或是同片另有一位演員更有希望競爭主角獎項,於是第二主演就報名參加配角獎,以免內部競爭。
事實上,這樣的策略並不侷限於奧斯卡獎,在之前的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等前哨獎上,基南·卡爾金、佐伊·索爾達娜和愛莉安娜·格蘭德三人也都是參與配角獎項的競爭,並且有所斬獲。以至於自去年“頒獎季”拉開大幕以來,針對這三人的“類別欺詐”,社交網絡上的質疑聲浪此起彼伏,還有凱爾·威爾遜、內特·瓊斯等美國影評人和電影記者以及曾著有《奧斯卡大戰》(Oscar Wars: A History of Hollywood in Gold, Sweat, and Tears)一書的《紐約客》雜誌專門作者邁克爾·舒曼都在媒體刊發評論,批評“今年的奧斯卡‘類別欺詐’情況最爲嚴重,堪稱史上最惡劣的一屆”。
基南·卡爾金、佐伊·索爾達娜和愛莉安娜·格蘭德三人分別憑藉《真正的痛苦》《艾米莉亞·佩雷斯》和《魔法壞女巫》入圍最佳男/女配角獎,後兩部還是最佳影片的候選作。三部影片無一例外,都以一對演員組合作爲主演,兩者的戲份幾乎旗鼓相當,根本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主角和配角。
《魔法壞女巫》中,辛西婭·埃裡沃(左)與愛莉安娜·格蘭德的出場時間僅相差14分鐘。
就以《魔法壞女巫》爲例,很能說明問題的一個旁證便是在其原版百老匯音樂劇中,當初飾演艾芙芭和格琳達的兩位女演員伊迪娜·門澤爾和克里斯汀·切諾維思報名託尼獎時,都是作爲最佳音樂劇女主角來報名的。到了電影版中,分飾這兩個角色的辛西婭·埃裡沃和愛莉安娜·格蘭德卻有了主次之分。
更直觀的證據,其實就是這些演員在作品中的實際登場時間。美國有一位名叫馬修·斯圖爾特的狂熱影迷,完全靠着一己之力,建了一個名爲“銀幕時間中心”(Screen Time Central)的網站,詳細統計了歷年奧斯卡獲獎及提名演員在相關作品中的登場時間。按其統計,《魔法壞女巫》中,報名主角的辛西婭·埃裡沃的登場時間爲1小時25分鐘44秒,佔到全片長度的53.53%;而報名配角的愛莉安娜·格蘭德的登場時間則爲1小時11分鐘25秒,佔比44.59%。
相比之下,同樣入圍最佳女配角獎的演員中,《秘密會議》裡的伊莎貝拉·羅西里尼的出場時間只有8分鐘零16秒,佔比6.86%;《粗野派》中菲麗希緹·瓊斯的出場時間有41分鐘,但因爲該片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關係,換算下來只佔19.39%。類似這樣纔算是大家普遍能接受的電影配角的定位。
伊莎貝拉·羅西里尼在《秘密會議》中。
更讓人覺得存在問題的則是《艾米莉亞·佩雷斯》裡的兩位女演員,最終獲得奧斯卡女主角提名的卡拉·索菲婭·加斯科恩出場時間其實只有52分21秒,佔比39.54%,低於獲得女配角提名的佐伊·索爾達娜的57分50秒和43.69%的佔比。
至於《真正的痛苦》裡的基南·卡爾金,雖然在片中的登場時間確實要比主演兼編劇兼導演的傑西·艾森伯格(62分29秒)少了四分鐘,但影片講述的是這對錶兄弟的尋根之旅,正如僅僅四分鐘的出場時間差所揭示的,兩人在銀幕上幾乎始終同上同下,實在看不出有什麼理由將基南·卡爾金定義爲配角。
回到遙遠的1992年,米高梅影業在給《末路狂花》報名時,爲了秉持實事求是公平比賽的精神,爲吉娜·戴維斯和蘇珊·薩蘭登都報了主角獎。當然,結果也確實糟糕,兩位同樣表現精彩的女演員,各自分走對方的選票,最終導致兩人在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和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下,全都輸給《沉默的羔羊》的朱迪·福斯特。而那一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爲《漁王》的梅塞迪絲·魯爾(Mercedes Ruehl)。假如米高梅當初願意耍點小聰明,最佳女配角獎很可能易主。
《末路狂人》中的兩位主演當年都報名最佳女主角,結果雙雙摺戟。
主角與配角如何區分無明確規定
對於奧斯卡獎中主角與配角的區分,深諳圈內種種秘辛的邁克爾·舒曼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表示,官方確實沒有硬性規定,這也導致電影公司——包括演員背後的在好萊塢不太顯山露水、但實際影響力無比巨大的經紀公司——出於戰略性的考慮,樂於投機取巧,以免讓同一部影片中的兩位聯合主演彼此瓜分選票。
今年的頒獎季,至今爲止在男配角環節,可以說是《真正的痛苦》的基南·卡爾金一枝獨秀。他已將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演員工會獎等風向標獎項悉數收入囊中,最終捧起奧斯卡小金人完全不存在任何懸念。而在女配角領域,佐伊·索爾達娜的情況也和他相仿。兩家電影公司的選戰策略無疑相當成功。因爲按照邁克爾·舒曼等人的說法,假使探照燈影業實事求是,給基南·卡爾金報名男主角類別,讓他與阿德里安·布羅迪、提莫西·查拉梅、雷夫·範恩斯等人正面競爭,他最終親吻小金人的機率恐怕會低很多。
基南·卡爾金(左)與傑西·艾森伯格在《真正的痛苦》中幾乎同上同下。
事實上,以奧斯卡投票爲例,最初提名名單出爐的過程中,哪位演員是主角,哪位演員是配角,奧斯卡投票人都可以自行填寫,並無任何強行規定。但是,在前期的宣傳戰中,電影公司會通過各種推廣影片、宣傳材料來“提醒”評委們記得誰是主角、誰是配角。
絕大部分時候,奧斯卡評委對於這種“提醒”都會欣然接受,但極少數情況下,也有例外。最近的例子就是2021年的《猶大與黑彌賽亞》,勒凱斯·斯坦菲爾德和丹尼爾·卡盧亞其實戲份相當,按照“銀幕時間中心”的統計,登場時間上後者只少了四分鐘不到。不過,華納當時在宣傳時,刻意將斯坦菲爾德包裝爲主角,卡盧亞被當作配角。奧斯卡提名名單出爐後,所有人都傻了眼,兩人同時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結果成就了奧斯卡評委不“體諒”電影公司“苦心”的經典案例。好在最後還真是卡盧亞擊敗同片的斯坦菲爾德,拿下最佳男配角的小金人,並未再現《末路狂花》兩位候選人“互相傷害”的局面。
勒凱斯·斯坦菲爾德(右)和丹尼爾·卡盧亞同時憑藉《猶大與黑彌賽亞》獲最佳男配角提名。
儘管多數權威影評人並不喜歡電影公司這種走捷徑的做法,但倫敦影評人協會主席裡奇·克萊因在接受BBC採訪時給出了不同意見。在他看來,基南·卡爾金、佐伊·索爾達娜和愛莉安娜·格蘭德涉嫌“類別欺詐”的說法有些誇張了。“《真正的痛苦》是通過艾森伯格飾演的那個角色的視角來講述的,因此卡爾金確實可算是配角。至於《艾米莉亞·佩雷斯》,我自己觀看時覺得這是屬於麗塔(佐伊·索爾達娜飾)的故事,她纔是主角。但之後的Netflix宣傳活動中,都將加斯孔飾演的艾米莉亞定義爲主角。我想了想,覺得也能接受,因爲艾米莉亞的心路歷程確實也推動了整部影片的敘事。”
看來,如何定義主角與配角這件事主觀性頗強,很多時候就是各有各的道理。但是,正如邁克爾·舒曼所強調的,今年的配角獎候選人納入了基南·卡爾金、佐伊·索爾達娜和愛莉安娜·格蘭德,是以讓伊莎貝拉·羅西里尼和尤拉·鮑裡索夫(《阿諾拉》)這樣表現優秀的演員淪爲犧牲品來作爲代價。這兩人在各自影片中的登場時間都很短,但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或許這纔是真正意義上配角獎的評獎標準,結果卻遇上了諸如索爾達娜、格蘭德和卡爾金這種有着大量戲份的所謂配角,實在有些不夠公平。
尤拉·鮑裡索夫在《阿諾拉》中
“不妨想想2017年憑《藩籬》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維奧拉·戴維斯。那年她擊敗了《月光男孩》的娜奧米·哈里斯和《海邊的曼徹斯特》的米歇爾·威廉姆斯等,但戴維斯的出場時間有53分鐘,另兩位都只有約十分鐘。戴維斯真的只是配角嗎?”舒曼問道。“你當然可以說是,但是別忘了,在《藩籬》的百老匯劇作裡,她演了同樣的角色,結果獲得了託尼獎最佳話劇女主角獎。”
維奧拉·戴維斯憑藉《藩籬》贏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