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拉不動 「十一」電影票房18億 跌回11年前水準
「十一」長假8日結束,據官方統計,今年電影總票房爲人民幣18.35億元,創下11年來最低紀錄。(新華社資料照片)
十一長假8日結束,據官方統計,2025年十一檔期電影總票房爲人民幣18.35億元(約2.57億美元),不僅疫後至今3年連年下滑,更跌回11年前十一檔期的水準。儘管今年十一連假遇上中秋疊加長達8天,民衆仍不願走進戲院觀影。雖然電影票房走軟,但是線下演出的總觀演人次卻達到194萬,同比增長39.5%,顯示現場演出成爲新選擇。
據央視報導,根據國家電影局統計,2025年十一檔期(10月1日至8日)電影總票房爲18.35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其中國片票房佔比高達98.93%,其中「志願軍:浴血和平」、「731」、「刺殺小說家2」,分別以4.51億元、3.45億元和2.95億的票房位居前3名。而十一檔期總觀影人次爲5007萬。
報導聲稱,今年電影市場總票房,在十一檔期迅速超越2024年的全年票房成績,達到437.89億,累計觀影人次也突破10億大關,「影市熱度持續強勁」。然而,翻查過往十一檔期票房紀錄,今年表現卻跌回2015年的水準。
據整理,2015年十一檔期票房爲18.5億元左右。疫情後2023年以來,十一檔期票房從27億元、21億元,再到今年,表現連年下滑。
新華財經指出,從單片表現來看,今年十一檔期新上映的十餘部影片「沒有一部電影票房突破5億元,整體走勢偏弱」。
報導引述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今年十一檔期票房低迷主要原因有二,包含缺乏具有絕對號召力的影片,以及影片品質和演員票房號召力出現錯置。例如,「志願軍:浴血和平」與早前「南京照相館」、「731」等多部「主旋律大片」題材相近,導致觀衆的審美疲勞。
這種「片荒」現象,也讓院線排片陷入多年未見的調整困境。報導引述多名影院的院線經理感慨道:「十年來第一次遇到這麼不知道怎麼排片的檔期」、「好多店排片節奏都斷了」。
BBC指出,雖然而電影觀影人數和消費則雙雙下滑。但是在黃金週期間,現場演出成爲消費者的新寵
據虎鯨文娛發佈的「2025國慶假期文娛消費報告」顯示,10月1日至6日期間,國內線下演出(現場表演)總觀演人次達到194萬,同比增長39.5%,線下演出成爲更多人的選擇。
在天津市濱海新區一家影城,觀衆入場觀看電影「志願軍:浴血和平」。(新華社)
北京某電影院,散場觀衆在電影「731」海報前駐足觀看。 (香港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