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一場辦稅服務廳裡的“奇妙研學”

2025年8月5日,寧夏銀川市金鳳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廳迎來了一羣特殊的訪客——14名來自山區的中小學生。一雙雙清澈的眼睛裡,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渴望,這場以“認知稅收、拓寬視野”爲主題的沉浸式研學活動,在這座現代化的辦稅大廳正式拉開序幕。

“過年收到的壓歲錢,爸爸媽媽是不是會存一部分起來?國家建設也需要‘存錢’,稅收就是大家把一部分收入交給國家,用來修建我們走的馬路、坐的校車、讀書的學校。”青年稅務幹部張芙蓉是孩子們此行的第一位嚮導,她巧妙地將看似遙遠而抽象的稅收知識,轉化爲孩子們能理解的生動語言。她用“小賣部進貨要交稅”“買文具價格裡也含稅”等生活化的比喻,深入淺出地闡釋了“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內涵,將學稅、懂稅、護稅的理念根植在孩子們心中。

理論鋪墊之後,智能導稅屏的互動體驗更加點燃了孩子們的探索熱情。孩子們圍攏在智能導稅屏前,一個男孩率先伸出小手,試探性地在屏幕上輕輕一點,靜止的畫面瞬間“活”了起來。“像點讀課本一樣!”他驚喜地叫出聲。引得同伴們也躍躍欲試,爭相體驗。在孩子們眼中,這些智能設備不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展現“便捷、高效、智能”納稅服務的生動窗口,讓現代化辦稅場景變得可感可知。

如果說智能設備讓孩子們驚歎於科技的力量,那麼全國人大代表、“馬麗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馬麗的出現,則如同一束溫暖而明亮的光,直抵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在黨建室內,馬麗與孩子們圍坐成一圈,以“真人圖書”的形式翻開人生篇章。

她娓娓道來,講述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從紀律嚴明的軍營生活,磨鍊出鋼鐵般的意志;到初入稅務大門,對那身莊嚴的藍色制服油然而生的敬畏與自豪;再到紮根基層二十餘載,在日復一日的窗口工作中,體味平凡崗位的不凡意義。孩子們聽得入神,專注的目光中閃爍着嚮往。“稅收事業需要一代代人接力,你們就是未來的希望。”馬麗的這句話,也讓誠信納稅、責任擔當的種子,隨着榜樣的力量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

走進12366服務熱線中心,隔着玻璃幕牆,孩子們看到座席人員頭戴耳機,正專注地通過電話或在線渠道高效解答着納稅人的疑問。“原來有這麼多人在問問題啊!”“阿姨回答得好清楚!”孩子們小聲地討論着,眼神裡充滿了對這條“看不見”的服務熱線的驚奇與敬佩。

在交流分享環節,一個梳着羊角辮的小姑娘聲音清脆:“以前總覺得‘稅收’這個詞好遠,是大人們的事情,跟我們小孩子沒關係。今天我才知道,原來我們學校的新課桌、教室裡的投影儀,還有家門口那條剛修好的水泥路,都是用大家交的稅‘長’出來的!”她的樸實話語道出了稅收“用之於民”的真諦。

活動尾聲,金鳳區稅務局爲孩子們送上了精心準備的文具禮包,寄託着對孩子們勤奮學習、快樂成長的美好祝願。告別時,孩子們帶着滿滿的收穫與不捨,有人在留言本上畫下了“會發光的稅徽”,有人寫下了“今後我要當好國家的‘護稅小公民’”的真切感言。這趟短暫的研學之旅,如同一把撒向旱塬的種子,讓山區孩子觸摸到稅收與國家發展、個人成長的緊密聯繫。

來源:寧夏區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