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吳忠市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達7.6萬人

“我們乘坐政府提供的免費大巴車到青海省都蘭縣宗加農場採摘枸杞,一天可採摘125公斤左右,每天能掙300元呢。”這幾天,寧夏同心縣丁塘鎮楊塘村的虎小霞算着收入笑開了花。如今,該縣這條專爲務工羣衆開通的公交專線,通過“點對點”輸轉、勞務經紀人帶動等方式,已幫助2.6萬名脫貧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

今年以來,寧夏吳忠市圍繞“兩穩定、一防止”目標,爲脫貧勞動力就業精準畫像、靶向施策。截至目前,全市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達7.6萬人,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超三成。

鹽池縣高沙窩鎮村民楊德福的手機裡,“碼上就業”小程序成了“找活神器”。“我沒啥技術,平臺根據我的情況推了灘羊養殖場的活兒,離家才3公里。”楊德福說,現在每月能掙3500元。鹽池縣的數字化就業平臺已精準推送崗位6000個,1.3萬餘名脫貧勞動力像楊德福這樣找到了合適工作。

同心縣預旺鎮勞務經紀人虎佔文近來格外忙碌。“縣裡剛出臺新政策,務工獎補從2000元提高到3000元,大夥兒外出務工的勁頭更足了!”這不,他正帶領93名同心籍務工人員在青海枸杞園忙碌,而這背後,正是“村黨支部+合作社+經紀人”模式在持續發力。

吳忠市紅寺堡區大河鄉務工人員在福建電子廠上班,通過“紅寺堡e就業”小程序申領補貼,今年紅寺堡區擴大補貼範圍,像這樣享受到政策便利的新增受益者就有2000餘人;青銅峽市通過“跨村聯工”機制,讓6263名脫貧羣衆在港菜栽植基地、菌菇加工車間等場所實現就近就業,農忙時下地、農閒時務工,掙錢顧家兩不誤;利通區則在8個鄉鎮量身打造“特色招聘會”,把適合脫貧勞動力的家政服務、物流配送等崗位直接送到村口,已幫助3942人找到滿意工作。全市新開發的1355個鄉村公益性崗位,讓大齡、弱技能羣體有了“穩穩的幸福”。(記者 張曉慧)